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云上结古(上)

2021-04-01摘自《当代藏族女作家散文自选丛书》之《玉树笔记》原文地址

云上结古(上)

文/梅卓

在结古流连,穿过大街小巷,时而能够嗅到柏香的气息,时而能够听到悠扬的民歌,无论哪个角落,抬眼望去,都能看到山巅的结古寺,如一朵吉祥的红云,飘然而立在木他梅玛山上。

某年新年的前两天,我再次来到结古寺,因为这天有迎接新年的法会,寺院要跳神舞。另外,我还请朋友介绍认识了寺院里的“秋沙”——经堂纪律管理者。

秋沙的僧房在寺前的悬崖上,沿着小路,顺时针方向转过去,很险,得扶着右边的嘛呢石堆才能勉强走到,悬崖前风大,吹得人喘不上气来,不过此处是看结古镇全景的好地方,缭绕在晨雾中的结古镇尽收眼底。这是一幢两层小楼,沿着狭窄的木楼梯上去,左屋是佛堂,右屋是会客室兼卧室。

带我们进门的秋沙穿着僧人常服,点燃了火炉。牛粪和柴火很快着起来,冰冷的僧房有了一些暖意。秋沙的会客室墙上贴着各式塑料印刷图片,有梅花、长寿老人,还有仙鹤,墙上花花绿绿的,完全遮盖了泥土抹平的墙面。

秋沙胸前挂着念珠,挂着一张他崇敬的活佛的照片,另外还挂有一枚小巧精致的金属金刚橛。此时,会客厅里还有别的客人,是一对父子,正在央求秋沙办一件事情。听了老半天,我才听明白他们是想请秋沙去为他家里念经,因为新年马上就要到了,这对父子和所有的结古人一样,想请一位结古寺的僧人为全家人祈祷新年的顺畅和平安。

只见秋沙认真听完这对父子的请求,便爽快地答应下来,他们约好时间,客人心满意足地告别而去。

这位秋沙37 岁了,他是上巴塘人,13 岁时出家做了沙弥。结古寺有正、副两位秋沙,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一般每年大法会之前都要选举产生新的秋沙。选举出的秋沙都是僧人中比较出类拔萃的,要有修行过七八种法门的经历,才有可能服众。秋沙拥有一定的权利,尤其在法会期间,更是万人瞩目,充分彰显出秋沙的地位。

秋沙的日常生活也和众多的僧人一样,早上六点起床,马上开始修习,从前闭关修行的法都要修一遍,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三四个小时,然后才吃早餐,食品是糌粑、奶茶或清茶。九点多到经堂,大家一起集体诵经。如果是夏天,就要提前一个小时。如果有法会,就修习法会要求的佛经;平时则是有人要求念什么经就念什么经,集体诵经到12 点结束。如果遇到家中有人去世等重要的事情,念经就会持续到下午三四点。僧人们的午餐也是糌粑和清茶,晚餐有时会吃上一顿面片,有时会有煮牛肉和羊肉。

下午如果没有集体活动,僧人们会在自己房间里修习,学问高的僧人会被人请去家中念经。一般下午是自由的时间,晚餐时间也不是很固定,晚餐后寺院没有法会的话,可以个人修行。

秋沙说,一般情况下晚上9 点以后就可以就寝,但很多情况下要修完严格的法门,恐怕要到凌晨2 点左右。

在常人看来,僧人们的生活是单调而清苦的,但他们修习时进入境界的情景又是令人羡慕的。

秋沙要去参加神舞法会,他依次穿上僧人盛装:

“洽如”:里裙。

“香塔”:外裙。一般的礼服长50 尺,在腹前叠出许多褶子,平时穿的僧裙只需36 尺。

“改让”:系外裙的红色带子。

“线查”:外衣,节日着装,左手穿,右臂露。

“嘉色丹高”:坎肩。

“囊及”:红色的带子,为了系住坎肩的下摆。

“加色曲里”:水袋,盛装时要佩戴,挂在腰带上,长长地垂到僧裙的膝盖处。

“散”:外层披着的袈裟。

“桑巴尕也”:白色的毡靴。

“夏色”:帽子。萨迦派僧人专有,但要有法力、闭过关后的僧人才能戴夏色。

“窄牙”:就是形似鸡冠的帽子。这种帽子比较普遍,许多教派的僧人都在法会时戴着。

“桑伊”:是一种堪布专有的帽子。

“马孜”:是一种常帽,两用,冬天可以镶上狐皮边,成为暖帽,夏天时去掉狐皮边即成凉帽。

僧人们有时也戴一种白色礼帽,蘑菇状,是迎接活佛时的顶戴,名为“夏嘎”。

秋沙还有一样专用品,就是“当羌”,意思就是法鞭,用各种颜色的绸缎编制而成。法会上,秋沙手执法鞭,检查纪律,执行公务,非常威风。

秋沙告诉我们,结古寺是座戒律严格的寺院,他已经受了热松戒,因此要遵守二百五十四条戒律,包括日常生活、言行、道德、遵从上师等方面。结古寺的僧人进入寺院后,要依次接受格尼戒、热松戒和格隆戒,刚入寺时的小沙弥叫作“班德”,基本上没有戒律,学会经文即可。紧接着就要受格尼戒,所有的僧人都是要经过这个戒律的约束,才能成为真正的出家人,等到学业长进后,再受热松戒。受热松戒有一定的讲究,因为结古寺的主寺是日喀则的萨迦寺,因此结古寺的僧人们要到萨迦寺附近的俄日干寺接受热松戒,戒律由罗丹堪布授予。罗丹堪布的学位和授予戒律的权利是萨迦派中最高者,所有结古寺的僧人都以到过俄日干寺,并师从罗丹堪布授戒为荣。

受过热松戒的秋沙穿戴整齐,从吱吱呀呀的楼梯下来,经过山腰的两座白塔,前往经堂参加神舞法会。

此时,结古寺经堂的前院里已经挤满了人们,大家望着经堂的大门,正翘首以待着神舞的开始。经堂里庄严的诵经声和锣鼓声已经响起,跳神舞的僧人也穿戴上法衣面具——吉祥的时刻就要到来。

结古寺有八座经堂,这座称作“多衮桑德嘉措”的经堂在结古非常出名,因为建筑之始就有一个预言:这是一座一百位僧人就可以坐满,一万位僧人也可以坐满的神奇经堂。

经堂里的鼓点节奏明显快了起来,一阵悠扬的长号声响起后,神舞法会拉开了序幕。

首先出场的是乐队。二十位僧人手执单鼓和弯曲的鼓槌,身着盛装的袈裟,头戴红色鸡冠帽,腰间长长地垂挂着水袋,织锦的披风在结古清晨的清风中微微扬起,鼓声紧凑。

接着三十位僧人敲着单钹出场。他们个个披着白绸披风,飘然而至,戴着橘红色僧帽,挂着水袋,击打着单钹响应着鼓声。

两位僧人吹着长号慢悠悠地走出经堂。长号,将近三米的样子,必须有两位小沙弥在前面提着号口才能行进。他们的身后跟着两位吹着短骨号的僧人,还有两位持香者,他们披着金黄色斗篷,其形魁梧。

这时,鼓与号齐鸣,响彻结古寺的上空。

庞大的乐队团在经堂前院依次排好后,神舞者开始上场。

第一场:两位舞者,左手持嘎拉碗,右手持剑,在经堂门口跳了很久。他们舞步激越,动作幅度很大,依次向经堂内鞠躬,再向经堂外鞠躬。这时,站在四方桌前的黄绢蒙脸者向四周洒着净水。此时音乐停歇,舞者退下。

第二场:十三位身披黄纱的僧人逐次上场。他们头戴忿怒相面具,手持不同法器,在一位戴牛头面具僧人的带领下鱼贯而入。他们跳起了圆圈舞,时而高举双臂,显示威力无比的法器,时而抬起双足,展现法裙上怒目圆视的护法神的猛厉。鼓号时快时慢,他们随着节奏一会儿围紧,一会儿松开,戴牛头面具者舞步持重而庄严,他扮演的是结古寺的护法神格居公保,是这次法会的主角。他们退场时,那四位捧着净水瓶的黄绢蒙面者也抬起四方桌,退了场。

第三场:两位童子上场。他们身着白色骷髅衣,胸部画着红色的肋骨,一手持碗,一手紧握骨号,跳跃而上,舞步急速,双脚腾挪轻灵,玉树人把他们称作“格日”,是阎王的使者,负责接送人们将死之时的灵魂。

第四场:两位持香者、两位敲钹者、两位吹号者相继上场。他们带领八位头戴圆形平顶小帽、象征女神的僧人上场,他们身着彩衣,面蒙白纱,长发披肩,手持彩虹状布帘,轻蹈慢舞,转着柔曼的彩裙,一阵阵清香随之飘来。

第五场:当女神们还未退场时,八位跳夏那舞的僧人已全部登场。他们头戴彩帽,手持金刚橛和金刚铃,激越地跳着舞步,依次亮相。

第六场:查羌舞开始上场。所谓“查羌”,意思是武士舞。八位武士手持弯弓与长剑,威风凛凛地一字排开。他们头戴铜盔,顶戴彩翎,身穿铁甲,长发披肩,着俗人装,缓缓起舞,一位鼓手和四位钹手为他们的舞步伴奏出震如雷鸣的音乐。

第七场:又是八位僧人上场。他们穿着金色的百衲衣,脚蹬白色毡靴,左手捧钵,右手紧握禅杖,在场中形成一个圆圈,亦步亦趋,左转右绕,缓步退场。

第八场:两位持骨号者,四位敲钹者,引出纪律监督人。三位趾高气扬的监督人穿着俗装,手执粗大的仿豹皮毡棒,头戴黑色流苏帽,巡视一番。玉树人称之为阿查热舞。他们起着维持现场纪律、保证法会正常进行的作用。

在他们巡视现场时,一位头戴黑色大鸟面具的舞者出场,同时有两位僧人相伴左右。只见大鸟的巨喙一张一合,左啄右咬,引得观众大笑起来,现场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凝重、庄严的法会也在快乐的笑声中结束了。

玉树人对任何寺院的法会都会趋之若鹜,据说观看法会,不仅能获得感观上的愉悦,更能获得护法神的加持力,能够保佑一生的平安和健康。

摘自《当代藏族女作家散文自选丛书》之《玉树笔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