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被一百零八个神泉包围的村落——互助大庄

2019-10-17摘自《青海传统古村落》原文地址

被一百零八个神泉包围的村落——互助大庄

文/张扬

编者按:在青海探寻古村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三江源地区,有时走上一天,也未必能看到一个村落。这致使很多人误认为青海没有村落,只有雪山、草地、帐篷和牛羊。

其实不然,只要你沿着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往下游走,就会赫然发现,原来青海的那些古村落特别善于隐藏,它们不仅真实存在,而且大量藏匿于大山深处、河流之畔,甚至那些不起眼的树林中。它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没有张扬或夸张的对外表达,以至于让我们忽略了它们和中国其他地方都不一样的独具魅力的一面。

来吧,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去揭开已经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或载入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七十九个最美青海古村落的神秘面纱。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到底有多久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有人说那年是大明王朝万历八年,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的土族先民们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这里土地肥沃,风景如画,每年春夏之交,大片的油菜花便将大地染成金黄色,村落和人就都成了这幅巨幅山水画中的元素。

但不知为什么,有一天这里的人们开始遭受干旱的煎熬,许久没有下雨,地里的庄稼开始枯萎,人们饥渴难耐,就连家里养的母牛也不再发情。

大庄村是土族人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卡约文化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已在大庄村发现青铜器时期遗址数个,不仅挖掘出陶器,还挖出了三件石器。当然,还有鹿角、兽骨等。由此可见,大庄村当年也是丛林之地。

闲言碎语不要讲,咱们继续关注大庄村那次的大旱灾。虽然大庄往互助方向有一条加定河,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持续的干旱开始让一些人绝望,准备举家迁徙。可是,多数人还是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这时,有一个村民提醒:我们去龙王山求雨吧!

一呼百应,村民们聚拢起来,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向东方的龙王山进发。距离此地十余公里的龙王山是互助北山的主峰之一,也是土族群众心中的神山,据说山顶有一个巨大的天池,那里住着一位龙王,因为山高路险,很少有人能够上得去。

抵达龙王山后,请来的高僧喇嘛开始祈愿,撒下的风马五颜六色,在空中打个旋后又落在人们的头上、身上,大庄的村民们大气不敢喘,生怕自己惹龙王不高兴。

祈愿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往回走。“你说能不能求到雨?”“但愿龙王能可怜我们!”但结果令人失望,在已经能够望见自己的土坯庄廓院时,依然晴空万里,一丝云彩都没有出现。但是,这种沮丧是短暂的,他们马上跪倒在村边,因为这里奇迹般出现了很多泉眼,泉水汩汩地不断往外流,不仅流向村庄,还流向干渴的田野。“龙王显灵了!龙王显灵了!”人们奔走相告,喜极而泣。大家数了数,共有108个泉眼。

之所以称为神话故事,肯定有神奇之处。大庄这处后来被称作黑泉的地方,成为了一片湿地,并且和拉东泉、拉麻官泉三条地下水喷涌而出形成的泉水,汇聚成一条河,穿村而过。这条河便是大庄河,经过姚马村、韵家口,最后注入湟水河。检测记录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庄河的水流量特别大,在夏天河面足有50多米宽。当时没有桥,每到仲夏雨水丰沛时,河水暴涨,根本不能过河,河水甚至会把河岸两边的树木冲走。河里生活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鱼,最大的有手掌般大小,最小的只有小拇指大。由此可见,这些泉水是多么丰沛。

最为神奇的是,黑泉的一个泉眼还有预测天气的“特异功能”,每到下雨前,这个泉眼的水就会变浑。因此,每当初一、初八、十五,全村男女老少都会在“神泉”前煨桑,遇到大的干旱,全县群众也会来这里求雨,异常灵验。

大庄村位于互助县东沟乡西五公里处。村庄南依圆山,北为驮盖顶山、纳家岭,南为塘沙坡,平大公路穿村而过。

丰富的水利资源,肯定会孕育出茂盛的森林,据专家考证,目前在大庄村附近花园沟东面的山顶上依旧生长着一小部分天然的松树和柏树,从树龄推知,一两千年以前,大庄村附近遍布天然森林。后来由于历史变迁,特别是人口增多,牧业过度发展,导致森林被砍伐殆尽,所以到1949年前后,大庄村周围林木稀疏。1936年,马步芳为了其统治利益,强行命令大庄村村民种树,他按人口从各家抓取一定的壮丁,划出地域范围,用鞭子和刺刀逼迫村民为他植树造林,在大庄村一带,所有的平川基本都种上了杨树等林木,这成了大庄村一笔宝贵的财富。至此,大庄村的山上和平川上都生长着茂盛的松树、杨树和桦树等林木。

大庄村黑泉社南侧有一个山头,山顶修建有佛塔,登上山顶,大庄村就尽收眼底,这时我们才发现,不是大山包裹了大庄,而是大庄包围了大山。从山顶俯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房屋遍布,山坳里的村落显得那么静谧而和谐。大庄村的很多房屋都从以前的土坯房改为砖瓦房,但也有例外,我们在大庄也看到了一个二层土楼,奇怪的是里面没有人居住,当地村干部说,那是他们为了保护传统建筑从村民手里买来的,给这个古建筑异地安了家。大庄村还有一座寺院,那就是广福寺,该寺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984年维修、彩绘。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互助这个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这里的轮子秋表演引得游客啧啧称奇。和土族婚礼表演等一样,轮子秋早已成为互助土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轮子秋的诞生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并且轮子秋的历史并不遥远,它竟然是大庄村胡宗显的杰作。

轮子秋,土族语称“卜日热”,意为旋转。关于轮子秋,在大庄还有另一种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土族的祖先为了寻求生活的出路,上云天擒青龙驾金犁没有成功,又攀石山捉野牛套银犁,也失败了。但他们毫不气馁,又下平滩牵黄牛,终于将又肥又壮的黄牛驯服了,驾上缺犁把荒开,犁了南滩犁北滩,撒下金子般的青稞种子,辛勤务劳,获得了丰收。为了把庄稼运进场院,他们又打制了木车。当把最后一车捆子运进场院时,车子翻了,朝天的那个车轱辘转个不停,两个孩子在车上飞舞,嘴里哼着庆祝庄稼丰收的家曲《杨格喽》。此后,每年碾完场,土族人民都要把大板车的车棚抬下来,将车轴连同轱辘竖起来,底扇压上碌碡或大石头,顶扇绑一横杆或梯子,横杆或梯子两头拴上皮绳的圈,荡秋者坐在绳圈里,由他人推动横杆或梯子,这样车轮载着荡秋人在空中飞速旋转,围观的人载歌载舞,为荡秋者加油、喝彩。据说,荡了轮子秋的人一年都浑身舒服,关节灵活,腰腿不疼,神清气爽。围观的老人和孩子们争抢着上去转一转,用来消除疲劳,释放欢乐,增强意志,消灾除病。

已近80岁高龄的胡宗显至今仍是一个体育迷,家里的电视基本上锁定在央视五套。也正是对体育的痴迷,让他和轮子秋有了难解之缘。1979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内蒙古召开,青海撒拉族和土族被确定参加开幕式表演。青海省体委张德发处长找到时任互助县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的胡宗显,向这位熟悉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老书记求助。两人当即决定从木车轮上找突破口。

在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开幕前的一个月,胡宗显开始对木车轮进行全面改造。首先将木车轮改为铁质轮子,套以滚珠轴承,下有圆盘带狮子样的底盘固定在地面。基础工作完成后,剩下的便是精雕细琢。第一个难题就是怎么给这个轮子取名字,因孩童们在木车轮上嬉戏时适逢秋收季节,最后确定命名为“轮子秋”,因此又在柱头尖上安放了铁制的麦穗模型。为了体现出土族民族特色,还在轮子秋外部用土族七彩绣饰进行了装饰。

就这样,第一个轮子秋诞生了。

轮子秋诞生之后就表现不俗,1997年香港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互助土族轮子秋都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轮子秋表演,让国内外观众倾倒。如今,轮子秋不仅走出了大庄,走出了互助,走出了青海,还走进了青海省非物质文化名录。

摘自《青海传统古村落》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