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西游小记——到了长安(三)

2019-07-18《热闹中寂寞而行:张恨水旅行笔记》原文地址

到了长安(三)

文/张恨水

第一图书馆

到西安来游历的人,省立图书馆,那是值得一游的。馆在南苑门,交通很便利,里面分着古物书籍两大部分。我所看到的,有以下几样东西,值得向读者介绍的:(一)《八骏图》。这是唐代的石刻,乃是在大石块上浮雕起来的,一种古朴的意味,和近代的石刻异趣。其中两块,被人盗卖到国外去了,现在只剩六块嵌在东廊墙上。(二)宋版藏经全部,及明版藏经。这种书,国内别处,虽然也有,可是不及这里的多,满满的陈设了三间大屋子,据传说,有一万一千多卷。馆里对于这书,管理得很严密,非有特别介绍,不许参观。(三)唐钟。是唐睿宗用铜铸的,高一丈多,书画都完全不缺。现在东廊外,用一个特别的亭子罩着。(四)北魏造像。在西廊,另有其他许多唐宋石刻配衬着。(五)出土古物。也在西边屋子陈列着。虽然不多,各代的都有。周鼎尤其是宝贵。(六)《汉宫春晓图》。这幅图,藏在图书馆楼上,要特别介绍,方能由馆中负责的人取下来看。画长二丈一二尺,阔一丈二尺余,上面所绘楼阁山水人物,非常细致。作画者为仇某,已不能记起什么名字了。据图书馆人说,这是明画。

华 塔

这塔本不怎么高,但是值得一看的,就是每层塔上,各方都嵌有一个石刻佛像。这是唐代的石刻,在这里可以和北魏的造像比较一下,研究研究这两个时代的雕刻如何。在第四层上,有个女像,据传说,是唐明皇为杨贵妃刻的。塔在书院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里,塔外围有一道矮墙,保护石刻,游人只能远看了。

莲花池

这池就算是西安的公园了,地址在城西北角,里面很宽阔。本来是明朝的水渠,后来干了。民国十七年,改为公园,栽了许多树木,南北两个池子,周围约一里多路,在池边树木里建了两三个亭子,为西安市上单有的一个市民清游之所。但是当我去游的时候,池里水干见底,很少情趣。听说西京建设委员会,要大大地修理一下,大概将来是会比现在较好些的。

西五台

这地方本不足观,但它很负盛名。因为那里有个大土楼,每逢旧历六月初六,有一度庙会,所以被人称道着。我在西安,震于它的盛名,也曾特意去了一次。这里更在莲花池的偏西,在很污秽的敞地上,一排有三个黄土台子。前面一个,上头有破庙一所,门口作了马营养马之所,当然是不堪闻问,最后一个,上面却有个更楼式的亭子。登那亭子上,可以望到西安全城。始而我疑惑,这里哪够算是名胜?后来向人打听,原来这是唐朝皇城的遗址,一千年以来,唐代宫阙,什么都没有了,仅仅就是这几堆城墙土基而已。

西安风俗之一斑

关于西京胜迹,那是书不胜书,我只到了这些地方,我也就只能描写这些地方。最可惜的,就是近在眼前的终南山,我竟不曾去走一趟。这并不是愿意交臂失之,因为初到的时候,赶着要上甘肃,回来的时候,又遇到天气十分热,只好罢了。现在还有旅客到西安,应当知道的一些风俗,拉杂写在后面。

西安人起得很早,在春天的时候,六点钟,就满街都是人了。便是住在旅馆里,七点钟以后,声音也极其嘈杂,不容人晚起。这自然是个好习惯,作客的人,不妨跟着学学。晚上九点钟以后,街上已经难买到东西。

西安人是吃两餐的,早餐大概在十点钟附近,晚餐在下午四点钟附近。设若你接到请帖,订着晚四点或早十点,你不要以为这是主人翁提早时间,应当按时而去。

西北人的衣服,都很朴实,男子有终身不穿绸缎的。近年来,年轻的女子,也慢慢染了东方人士奢华的习气,但是也不过穿穿人造丝织的衣料而已,到西北去的朋友最好穿朴素一点,可以减少市民的注意。若是你穿西服,无疑的,市人会疑心你是老爷之流。因为除了东方去的年轻官吏,本地人是绝少穿西服的。摩登少年也不过穿穿那青色粗呢的学生服,若在上海,人家会疑心是大饭店里的工友。如此看来,到西北去应当穿哪种服饰,不言可喻了。

某一个地方的人,必是尊重某一个地方的名誉,作客的人,在入境问俗的规矩之下,本不应该在浮面上观察过了,就作骨子里面批评的。陕西人爱护桑梓的观念,大概是比别一省的人,还要深切。到西北去的人,对人说,我们回到老家来了,西北人刻苦耐劳,东南人士所不及,像这一类的话,只管多说,不要紧。若易君左闲话扬州而兴讼,胡适之恭维香港而碰壁,都是忘了主人翁地位说话的一个老大教训。到西北去的朋友,对于这一点,是必再三注意之后,还要再四注意。

西北人的旧道德观念,很深很深,所以男女社交,还只限于极少一部分知识阶级,此外,男女之防,还是相当的尊重。客人到朋友家里去,不可以很大意的向内室里闯。像上海朋友,住惯了鸽子笼式的房屋,不许可人分内外,久之,也就成了习惯;到了北平,就常因走到人家上房,引起了厌恶;若到西安去,也要谨慎。再者,在西北地方,便是走错了路,遇到妇女,也不宜胡乱开口向人家问路,我亲眼看见我的朋友,碰过很大的钉子。

最后,说到方言这个问题,陕甘宁青四省,汉人都是操着西北普通话,并不难懂。到西安去,扬子江以北的各种方言,他们都可以懂得。陕西方言,大概是喉音字,发出来最重,如“我”字,总念作“鄂”。舌尖音往往变成轻唇音,如“水”念作“匪”之类。大概知道这一点诀窍,陕西话是更容易了解了。

摘自《热闹中寂寞而行:张恨水旅行笔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