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如何让作者大大们像编辑一样去思考?

2019-09-25出版商务周报原文地址

如何让作者大大们像编辑一样去思考?

在与作者合作出书、制定出版计划时,常有作者认为一本书会有很好的市场反响是因为其内容本身“很有趣”。通常此时,我都会建议他们看看苏珊·拉宾纳与阿尔弗雷德·福尔图纳托(Alfred Fortunato)合著的《像编辑一样思考》(Thinking Like Your Editor)。在这本书里,两位作者直率地指出了作者在写作和出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如何做好出版计划,又如“这本书很有趣”为什么不是一个好的出版理由。

苏珊·拉宾纳曾在企鹅兰登书屋(Random House)、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Press)、圣马丁出版社(St.Martin Press)、帕特农图书公司(Pantheon)等出版机构任编辑,在哈珀·柯林(Haper Collins)旗下贝席克出版社(Basic Books)任副总裁,后成立了自己的文学经纪公司。在她参与编辑的作品中,有2部获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2部获哥伦比亚大学班克罗夫特奖(Bancroft Prize)、1部获普鲁塔克奖(Plutarch Prize)。她总结多年经验创作出《像编辑一样思考》一书,受到哈珀·柯林斯、牛津大学出版社等众多编辑及作者的推荐。

由于我正在编撰一套学术类书籍,因此向她询问了许多与学术出版相关的问题。在学术出版领域,许多作者都会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拉宾纳会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并根据书籍内容提出适合的方案。

Q:你曾在耶鲁大学主持了一场研讨会。你在会上说,很多作者不知道怎样在书里表达一个观点。现在你依然保持同样的想法。为什么观点这么重要?

A:用学术类创作打个比方,如果学者不知道该怎么阐述自己的观点,就意味着他其实完全不懂学术。很多年轻学者觉得把观点讲清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虽然他们参与了调研,但要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并且让大众接受,又是另一回事。这其中包括从搜集素材到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这本书到底在说什么”,即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我认为,在写作时,如何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作者最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作者本人知道结论是怎么得出的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读者明不明白、想不想继续读下去。

Q:一本注重叙述观点的书有什么好处?

A:一本书不是罗列事实、给出结论就可以的。要想让故事里的节奏、戏剧冲突、组织架构、文辞的选用等所有元素连贯起来,需要有一个中心思想,也就是前面的“观点”。书里的每一页、每一个词都应该体现这个“观点”。

内容的推进是在一个限定的逻辑范围内,特别是学术类或非虚构类书籍,更要慎重对待事实性信息。素材真实、合情、合理,才能支撑起书里的观点。

在讨论一本书的出版计划时,有些作者不会参与,即便参与了,也是对某些意见保持中立。作者们需要摒弃这种想法,因为每个出版人都十分重视作者对这本书的看法、热情甚至是不满,但我们不是要听取观点的单向输出,而是希望能与作者交流和讨论怎么把书做得更好,让大家都满意。

要让一本书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两个要素:第一,优秀的叙事能力;第二,谈论时下人们关注的问题。主题可以陈旧、可以被多次讨论,但最重要的是,大家现在关不关注。

Q:能不能谈谈如何叙事?

A:叙事不是说作者多写几个故事、写点角色刻画,或加点描述性文字就行了,而是要根据故事主题酌情筛选,让它们更好地服务这个故事或观点,也能帮助读者理解书中的概念、摸清故事的脉络。

写书不一定要写人,也可以写一个理念,比如人们对其事物看法的变化,那么这本书就可以说说看法发生变化的原因。

就像解开谜团需要线索一样,叙述就是引导读者继续看下去的线索。只要让读者感受到书背后的内容有价值,他们就会一直看下去。

作者不仅是创作者,也是书的第一个读者。在给出版社撰写出版提案时,作者可以回想当时为什么会对该选题感兴趣,又是被什么驱动着继续研究,在这其中有什么困惑、惊喜等。搞清楚这些,也就知道了如何引导读者、如何定位这本书。

Q:你说比起严肃非虚构类图书,叙述性非虚构类图书更受出版商青睐,能不能说说原因?

A:这两种书的区别很大。无论作者是教授、记者还是独立学者,他们在严肃非虚构类图书的观点都是经由调查得出的。里面会刻画角色、会叙述角色的想法,但这一切都是从新的角度,把事件或观点说得更清楚、更合理。这也是为什么严肃非虚构类图书的主题总是那些被翻来覆去讲过许多次的事件。事情就摆在那里,只是随着时间和当下矛盾的转变,人们感兴趣的角度和方面发生变化了,对新解读的需求也就应运而生。

叙述性非虚构类图书中的故事发展主要是由角色的成长来推动的,作者描写的可能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一段真实或虚构的特殊经历,相对来说会有较多的心理描写。作者需要明确的是,在人类面临同样的欲望和恐惧时,他们的情感是私人的,体会也有所不同,这正是叙述性非虚构类图书要体现的,而不是平铺直叙的学术科研成果。叙述类将故事的中心聚焦在角色的思想、感受,以及他们感知到的世界,其中可能会有背离事实的细节。但比起事实,更重要的是人们做出了什么反应。叙述性非虚构类图书的目的是描写经历,这也是其更受欢迎的原因。

而传记则糅合了两类书的特性。有些传记有大量心理描写,有些则侧重于外部问题,这取决于推动主角成长的因素是内在因素多还是外在因素多,有时二者皆有。比起体裁,传记类图书作者更需要思考的是,这本传记在当下的意义。

Q:不写叙述性非虚构类图书的作者怎么获得出版社的支持?

A:我很讨厌谈论趋势,因为它们永远都在变。但我可以说说我认为什么样的书比较受欢迎。首先是严肃历史类。这是学者和记者都很擅长创作的类型,并且永远会是商业出版的主要产品之一。现在比较受欢迎的是以女性、少数群体及之前一些不太受关注的群体为主体的作品。其次,政治类——不管是严肃地分析还是纯粹地批判。第三,科学类,生物科学类比物理科学类火。第四,心理学相关图书,不管是较为大众的、浅显的,还是讲得比较深的、学术的,都卖得很好。第五,侧重心理转变描写的传记类作品,或还在世的白人男性的传记。第六,商业和科技方面的书籍,其发展势头相对没那么猛,但原创作品仍然有忠实、固定的读者。第七,回忆录,尤其是女性作者的作品,最后是描写整个群体的书。

还有一些书的先天条件并不好,却意外火了,如《哲学俱乐部-美国观念的故事》《哥谭》《论扯淡》《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哥德尔、艾舍尔、巴赫》《免疫》《星际迷航》等。

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每个出版人都尊重好作品,好书的光辉是永远不会被掩盖的。我对作者的建议是,写你相信的东西,把一切做到最好,不要为外界因素所干扰。如果它真像你认为的一样好,读者绝不会看不见它。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