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茶马古道上青藏(一)

2020-10-29摘自《茶马古道——从横断山脉到青藏高原》原文地址

茶马古道上青藏(一)

文/李旭

茶马古道是这样一条道路:它主要兴起于汉藏之间源远流长的茶马互市;它与藏羌彝走廊形成部分交汇和重合,并成为联接横断山脉与青藏高原两大民族文化区域的走廊;它以背夫、马帮和牦牛驮队作为运输交通载体;它萌发于唐,形成于宋元明,在清代达到商贸互动的鼎盛时期,到民国逐渐衰败,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段畸形高峰之后,它的使命和运作在20世纪50年代已基本结束。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茶马古道有着不同的分布和盛衰起伏,在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之间起着资源调配和流通的作用,同时联结着中原内地,并辐射到相邻的东南亚、南亚地区。

青藏高原及横断山脉卫星鸟瞰图,茶马古道就联结这一区域

茶马古道不仅仅是一条茶马互市之路,正如丝绸之路并非只有丝绸贸易,还有玉石、香料,等等。但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这一名称已为世界所接受。运行于茶马古道上的商旅货物,还有盐、铁、皮毛山货、香料药材、布匹,以及其他各种商品物资。而茶与马,正如丝绸一样,只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它们在汉藏两端的文化里,的确有着重大的意义。提到汉文化,几乎就离不开茶的悠久浸润,提到藏族,也几乎离不了如影随形的马。茶马古道这一名称,的确准确而生动形象地表征了那一条路,具有其名字所赋予的现实壮观和历史辉煌,并得到了学界、舆论甚至民间的认可。事实上,在出产茶叶的汉地,人们早已习惯将输出茶叶的道路称为“茶叶之路”;在获得茶叶的藏地,不论僧俗官员还是广大藏族民众,也都把输入茶叶的道路称为“加兰姆”,也是“茶叶之道”的意思。

一、走向青藏高原

茶马古道并没有一条完全固定的单一的线路,而是一个庞杂的陆上交通网络。像其他道路一样,茶马古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更是一条活生生的、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发展演变的道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朝代,甚至在同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它都有着不同的路向,运载销售各种物资,延伸到不尽相同的地区,也就是说,它因时变迁、因地转移,不过,因为它有着茶叶运销这一主要内涵,即使出现不同的外延,其路线还是相当明晰的。

茶马古道线路图

在唐代,由于吐蕃的兴盛强大,以及它的势力选择了向北向东扩张发展,所以青藏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唐蕃古道,成为汉藏间最为主要的通道。吐蕃王朝时期,曾动用数以万计的奴隶维修这条道路以保障交通。这条道路从长安(西安)出发,经陕西咸阳、宝鸡、甘肃天水、襄武,然后或由临洮、临夏到西宁,或从兰州到西宁,从西宁再西行南下,经过日月山、倒淌河、通天河,到达青海玉树结古镇,之后再分为两路,一条大致沿现今青藏公路,由查午拉山口翻越唐古拉山,南下经安多、那曲、当雄、热振、林周到拉萨。另一条则由玉树经囊谦、类乌齐,向西至拉萨,或经过现在划归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石渠、德格等地,南下西藏昌都地区,再到卫藏。与此同时,在四川盆地和川西地区之间也已形成三条道路:一条是由灌县溯岷江而上,经过汶川到松潘的“西山道”,也就是人们后来所谓的“西路”(如果按严格的地理方向说,应该为“北路”);一条是由雅安循青衣江往西北,过芦山、宝兴,翻夹金山,穿丹巴,到达松城(今康定北)的“灵关道”;还有一条是由雅安经过天全,翻越二郎山,经过岚安、烹坝,过大渡河到松城的“和川道”。在吐蕃王朝强盛时,他们的势力完全控制了这一地区,因而这些道路以及道路上的贸易交往一直存在。

宋代,吐蕃分崩离析,再无能力维护穿过广大冻土带的道路,宋王朝也内敛孱弱,尤其南宋时期,整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南移到长江以南,西北青海的通道几乎都已放弃,只余甘南与川西北的线路连通,并在该地区实施对宋朝来说相当重要的茶马互市。

位于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是连接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的一个交汇点

元朝时期,蒙古人的势力不仅横扫北方,也覆盖了西南地区,包括整个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他们甚至越过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进入南亚和东南亚。他们在其统治区域,在四川,在云南,在西藏和相邻的藏地建立了基本完善的驿传系统,历史上汉藏间的各条路都有所恢复或进一步打通,不过主要线路仍集中在甘南和川滇藏大三角的康巴地区。当年忽必烈的帝师八思巴等就曾常常通行于这一地区,而这一地区至今仍存留不少萨迦派的寺院和势力,也是当时道路通畅的例证。

藏东重镇昌都,澜沧江、扎曲、昂曲汇合处

再往后,拉铁摩尔在考察研究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时就清楚看到:“在明朝(1368—1644)汉族势力差不多完全自宁夏、甘肃及西藏北部的边疆退出。他们和西藏,特别是拉萨的交通,完全依赖于四川及云南的道路。”四川和云南的这些道路成为藏地各部落频繁往来中央王朝朝贡贸易的线路,同时也是官员和僧侣穿梭往来的线路。清朝及民国时期,这样的汉藏交往方式基本未变,西北方向的交通基本放弃,仅余青海玉树一路,主要的交往联系都在四川和云南方向上进行。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军分北南两路入藏驱逐盘踞在藏中拉萨一带的蒙古准噶尔部,由青海西宁南下走北路的平逆将军延信部困顿迟滞,已足见北路的荒芜艰难,相比之下,由川西巴塘、理塘南路入藏的定西将军噶尔弼、岳钟琪部则进展顺利,提前21天进抵拉萨。到19世纪中期,法国传教士古伯察和秦神父从蒙古经藏北安多地区入藏,又见证西北道路之荒凉。清末民初,作为川边大臣赵尔丰部下在西藏征战驻扎多年的湘西人陈渠珍,率领亲信余部从藏北撤出西藏时,西北的道路已很难觅到踪迹,连经验丰富的向导都无能为力,几因迷路而九死一生,与他几年前由四川进兵西藏完全是天壤之别。

四川理塘与巴塘间的冷谷寺为川藏茶马古道上的咽喉之地

历史上,随着藏汉物资交流,主要是茶马互市和茶与山货的贸易,随着两地间宗教等文化因素的流传,以及政治、军事的关联,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不断开拓,川藏、滇藏之间横跨横断山脉直抵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日益成形,并于清代形成了成熟而完善的交通网络。茶马古道如同经纬之网,壮阔地覆盖了整个中国西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四通八达。

茶马古道几乎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换句话说,是千百年来的原住民族、生意人、赶马人和骡马摸索踩踏出来的。以我实地行走勘察,除了在所经过的城镇、村庄附近有人为修筑过的道路痕迹外,所谓的茶马古道,也就是山溪冲刷出来的乱石嶙峋中时隐时现的一道印迹,是在白浪滔滔、汹涌奔流的江河畔浓密丛林中扭曲延伸的一条缝隙。有一些路段,由于多年没有人行走,已经荒芜湮灭,几乎难寻踪影。搜遍脑袋里有关“道路”的概念和印象,你也很难想象出茶马古道的样子。清人余庆远曾记滇西北道路状况说:“一线幽麓,悉盘曲千磴,上临悬崖,下逼危矶;山从人面,云向马头,未足以方其崎岖……引藤扪葛,险之莫胜;飞渡蓬莱,或可以形。”汉藏等各族民众硬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交通来往,突破山高水急、气候变化万千、泥石流频发的自然困境,生生踩踏出了这条道路。

昔日的茶马古道就在这样陡峭的山壁上穿越

如今,在地图上勾画连接横断山脉与青藏高原、横贯世界屋脊的茶马古道网络,发现无论从哪儿到哪儿,竟然都是最便捷的路线,不由惊叹在没有地图、没有勘测数据,甚至没有指南针可供参照的古代,民间先辈们用双脚走出的智慧。

当然,历史上一些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往往会对交通的拓展、商贸的进入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几次派兵进藏,军队的行进,需要铺路搭桥,运输数量巨大的粮秣,设立粮台和驿站。军队的进入和驻扎,也会带动一定的商贸活动。官军还会对路途的阻碍进行征剿并负责一定的安全保障。所以,前述种种,都对茶马古道的开辟和畅通,提供了条件。

在茶马古道沿线,人们很少有尔疆我界这样的概念,也就是说,在从横断山脉到青藏高原这一广大的空间领域里,从来山水相连,没有分明的边界,就像石器时代一样。自古以来,生息在这一区域的人们如同海洋里的鱼,相对自由地游动来往,不存在什么疆界。在这里,文化是无法划界的,尤其对茶马古道这一文化通道来说。这里只有自然而然形成的走廊,有人们不断往来互动的交通线。当然,这里确实存在汉藏等民族间的人文疆界,但作为经济通道,茶马古道则具有最巧妙、最灵动也最强劲的穿越人文疆界的能力。

川藏公路著名的72拐

由于茶马古道的命名是相当晚近的事情,而它发源很早,通行久远,且覆盖的地区十分广阔,要廓清茶马古道的相关线路,竟成为不太容易之事。

早在清代,倪蜕纂录的《滇小记》之《藏程》篇里,就对滇藏茶马古道和川藏茶马古道的主要里程,作了较详细的记录。民国初期陈观浔所编《西藏志》,是诸种西藏方志中纂修得较好的一种,在“西藏道路交通考”章节里,陈观浔详尽记述了八条内地通往西藏、周边诸国通往西藏的道路及大致路况:由西康雅安县经打箭炉以通拉萨;由青海西宁经当拉以通拉萨;由云南大理出西藏洛隆宗以通拉萨;由新疆经后藏之北部喀齐高原而通拉萨;由尼泊尔经聂拉木以达扎什伦布;由大吉岭经亚东关以达拉萨;由不丹经塘售驿以达拉萨;由克什米尔经兰那克驼以达拉萨。这些可作为茶马古道线路的权威参考。

陈观浔所归总的西藏八条主要道路中,除由新疆经后藏之北部喀齐高原而通拉萨这条外,其余七条应该都可以纳入茶马古道范畴,因为它们都有着茶马古道所具有的特征和内涵:它们都主要作为“茶马互市”的交通运输之路,都大致呈东西走向,都将横断山脉地区与青藏高原联系在一起,都主要以马帮、牦牛驮队等作为主要的运载工具,都有着久远的通行历史。

茶马古道由丽江向北跨过金沙江,与川藏茶马古道连接一起,形成滇藏川大三角贸易区

较为成型也较为成熟的茶马古道,应该是在明清时期确定下来的,其主要线路有这么两条:一条是从四川川茶原产地雅安一带出发,翻大相岭、飞越岭和二郎山,经泸定到康定,再由康定西去雅江、理塘、巴塘、察雅到昌都;或经泸定、康定,再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由竹巴笼过金沙江到岗拖,再经江达、妥坝到昌都,然后由恩达或至洛隆宗、边坝、嘉黎、工布江达、墨竹工卡、达孜到拉萨;或北上类乌齐、丁青、巴青、索县和藏北重镇那曲,再南下当雄、林周到拉萨,是为川藏茶马古道。一条是从云南的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出发,经景谷、景东、南涧、大理到丽江,再由丽江经中甸或维西到德钦,再到西藏的芒康或左贡、邦达,然后与川藏茶马古道汇合,或直接西去洛隆宗、边坝、嘉黎、工布江达、墨竹工卡、达孜到拉萨;或北上昌都、类乌齐、丁青、巴青、索县和藏北重镇那曲,再南下当雄、林周到拉萨,是为滇藏茶马古道。

在这两条主线沿途,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蛛网般密布在这一地带的各个角落,将横断山脉滇藏川大三角区域与青藏高原息息相关地联络在一起。因为,不论是茶叶产地,还是茶叶的消费地,都是相当广阔的地区,茶叶的种植采收以及销售,都必然形成各自的网络体系。

由拉萨中心而往后藏日喀则地区、阿里地区等,自然也有茶叶消费市场,因而也有道路联接,甚至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一系列山口,而与南亚的印度、不丹、尼泊尔等相通。这些道路也与茶马古道密切相关,或者也可以说它们在茶马古道的网络之内。

除此以外,由陕西汉中经过青海玉树进入西藏昌都地区,自古也是一条茶马互市和各类商品交易之路,不过那条路太过艰险,中间又要经过一些十分剽悍和野性的部落(藏族史籍称为“三十九族”),还有许多强盗,一般很难走通,所以在近现代以来,连陕西商人也

大量进入四川,再经由西康做藏地的生意。

从西北的西宁翻越昆仑山和唐古拉山脉,以及从新疆南部穿越帕米尔山脉也有道路进入西藏,有的学者将之称为“麝香之路”或“唐蕃古道”,唐以后似乎就少有大的商队人员来往,但它们与我们所说的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一直相通相连。

摘自《茶马古道——从横断山脉到青藏高原》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