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哇麻村

2019-10-10摘自《青海传统古村落》原文地址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哇麻村

文/张扬

编者按:在青海探寻古村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三江源地区,有时走上一天,也未必能看到一个村落。这致使很多人误认为青海没有村落,只有雪山、草地、帐篷和牛羊。

其实不然,只要你沿着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往下游走,就会赫然发现,原来青海的那些古村落特别善于隐藏,它们不仅真实存在,而且大量藏匿于大山深处、河流之畔,甚至那些不起眼的树林中。它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没有张扬或夸张的对外表达,以至于让我们忽略了它们和中国其他地方都不一样的独具魅力的一面。

来吧,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去揭开已经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或载入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七十九个最美青海古村落的神秘面纱。

之前对哇麻村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一个美丽的传说中,那就是绿度母的传说。

“哇麻”是藏语,取“高台”之意。哇麻村有一座寺院,叫抓什德寺,土语称之为“抓什德卓玛拉康”。在寺院林立的青海,抓什德寺的规模小之又小,寺院里甚至没有一个喇嘛。但这个不起眼的寺院,名气却不小,一年四季都有朝拜的人,这些信徒或徒步或坐车而来,当中有青海人、甘肃人、四川人、西藏人,不时还会有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外国人前来朝拜,所有朝拜者都是信仰藏传佛教的人,远道而来就是因为寺院里供奉着一位神奇的佛。

抓什德寺修建有十米高的绿度母大殿,里面供奉着七米高的绿度母金身雕塑,当地民众称之为“卓玛松尊旦杰玛”或“卓玛桑乾”。绿度母大殿是四川江贡活佛修建的,其修建缘由极富传奇色彩。

2009年6月25日,江贡活佛到抓什德寺朝拜,在顶礼绿度母时,听到度母佛给他心传:你往昔为琼波大德时,曾在我面前发愿,未来在北方“朵罗伦阔”地方(也就是土族人居住的地区)修建我的坛城,将作为所有众生解脱的资粮,现今缘分已到。

江贡活佛根据授记,在当地民众的请求和支持下,从2009年开始着手修建绿度母(卓玛佛)佛殿,2011年10月底完成外坛城的修建,之后陆续完成装修,塑造七米高、紫铜鎏金的绿度母塑像,2012年底完成所有修建、装藏事宜,并赐名“赐语度母大殿”。

说到抓什德寺,就不得不说卓玛佛,也就是绿度母佛的来历,其有着不同版本的神奇故事流传。

传说很早以前,哇麻村白氏家族的族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阿奶,她是班禅大师赐封的互助地区十三昂素之一。当时,她的儿子和另外两个人要去西藏朝拜,老阿奶让儿子从西藏请回一尊佛,要供奉在家里。儿子朝拜结束回家,快要走出西藏的时候,才记起老阿妈的嘱托,但回去的路途已经很远,无奈之下,他和同伴就在河边休息。他朝向拉萨跪在河边祈祷一番,之后看到河里有一块画着朦胧图案的小石片,他把这块小石片用西藏活佛赐赠的哈达包裹起来,请回了家。到家之后,他打开一看,石片上居然显现出了绿度母的全身像。他赶紧用一条哈达外加黄布把这块度母包裹起来,对家人说这尊度母佛很珍贵,从今往后这个包不能打开,之后就再没有人打开过这个布包。大家都说请来的度母佛很灵验,很快在“朵罗伦阔”地区声名远播。

之后的传说越来越神奇。

有人说卓玛佛是一只蜜蜂,是从西藏飞到抓什德庄子里的,如果打开黄布包,她就会飞回西藏。

相传,第六世章嘉活佛朝拜卓玛佛,他想看看卓玛佛到底是什么实像,于是一层层打开包裹着的黄布包。当拆到拳头大小时,卓玛佛在章嘉活佛的怀里跳动起来,还发出嘤嘤的蜜蜂一样的声音。章嘉活佛害怕了,原封不动包好,念了一些免罪经、祈愿经之后又供奉起来,而这次拆看事件又给大家留下一份神秘感。

后来土观活佛在朝拜之后也拆过,拆到一半就听到一种诵经声,也不敢再拆了,赶紧包好。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拆这个黄布包裹的神秘佛,至今无人知晓直径一尺大的布包里的卓玛佛到底是什么实像。

清同治年间,度母殿被反清人士焚毁,佛殿化为灰烬,原址一片狼藉。

三年后的一个冬天,天气特别寒冷,下了一场大雪,二十多公分厚,田野里一片白色,像覆盖了一片大白毡一样,世间万物静静地睡在雪地里。

一天早晨,白昂索家族一位年过花甲的老阿妈去被焚毁的殿堂遗址前煨桑,发现原殿堂前有一处一平方米大的地方干干的,一点儿雪都没有,便在那块干净的地方煨了桑。

当她回家后,家人问她这么厚的雪地里怎么煨的桑。她说殿堂前有一处一只牛卧过一样大小的地方干干的,没有雪。家里人觉得很是奇怪,就去看个究竟。走近一看,果真如此,但奇怪的是周围没有任何牲畜和人的痕迹。

人们奔走相告。有人组织乡亲们在干燥处挖了起来。当挖到两米深时,挖出了绿度母佛,佛身下面还有三尺深的空洞。据现场查看,佛殿被烧毁时,度母深藏于地下九尺深处,每年以一尺的速度自然抬升,如果人们不挖,到第九个年头,度母佛便会自动跳出地面了。

在这美丽的传说中,我们不知不觉就到了哇麻村。哇麻村北距丹麻镇五公里,东依甘滩岭,山顶有俄博,西为曾花湾坡。南北向的哈拉直沟河从哇麻村西部流过。河东600米处为东西向的景州峡门至东丹麻的公路,村庄分布在路东的公麻台、哇麻台、白抓吉台三个台地上。

关于哇麻村的形成,据村民白成玉家家谱记载,明武宗正德年间(1491~1521年),其祖上白玉成从西藏迁移至此,因此地牧草肥美便落户放牧为生,繁衍生息,逐渐发展壮大形成现在的村落。

哇麻村还有一个上台根水磨坊遗址,位于哇麻村六社西北两百米处的上台根部,东至景州峡门至东丹麻的公路,西至农田,南为梨花沟至黄草沟的公路,北至农田,磨坊坐北朝南,为木构架结构,该水磨坊建于民国三十五年。

哇麻村曾是远古先民们居住过的地方,公麻台遗址就是一个明证。该遗址位于哇麻村公麻台东南约150米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距犁铧梁梁约100米,东北200米处为强壮热山(也叫尕龙王山),西距南北向的丹麻河约500米,隔河为西山。遗址平面呈正方形,边长41米。地表为农田,散布零星夹砂红陶片、泥质灰陶片,未发现文化层,从采集的陶片分析属青铜时代卡约文化遗址及汉代遗址。

摘自《青海传统古村落》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