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唐蕃古道上的文成公主庙

2019-04-03原文地址

唐蕃古道上的文成公主庙

文/崔永红

白寿彝先生在《中国交通史》中说:“疆域所及即是交通所至。”唐蕃古道并非一日间突然形成,而是伴随着历代君王对疆域的着力经营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唐代以前,内地经今青海省进入今西藏自治区的交通道路就早已存在,文成公主入蕃古道名声远扬,也使古已有之的这一路段的路线进一步定型。

伴随着唐蕃古道的畅通,唐蕃双方通过政治上的联姻,军事的交相接触,使者的相互往来,经济、生产的相互渗透,文化、风俗的彼此影响,汉、藏两族以及边疆各族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给古道本身带来了众多的胜迹和传奇。唐蕃古道从长安到拉萨,沿途穿过富饶的秦川、沟壑深切的黄土丘陵和积石山峡谷,然后沿湟水而上进入雄伟广阔的青藏高原。从赤岭向西南,穿越茫茫草原和无数沼泽湖泊,渡过黄河与通天河,翻过茫茫雪山,一路有看不尽、数不清的壮丽风光;从中原到西部藏地,现存汉、回、蒙古、藏等多民族的生活与文化迥然有异,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农耕游牧、土风俚俗、民间艺术各具特色,一路有说不完的故事,听不完的歌。至今,在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唐以来所建筑的城镇、村舍和古寺,遗留着人们世代创造的灿烂的文化遗存,传颂着数不清的反映汉藏人民友好往来的动人佳话。

唐蕃官方设有驿站的大道,即唐蕃古道正道是从今玉树市安冲、哈秀、隆宝一线穿过,往杂多县方向而行的,并不经过玉树市结古、巴塘地区。但据民间口碑资料,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却都曾路过玉树市巴塘地区,勒巴沟、贝纳沟中的许多石刻、建筑遗迹为大量口碑资料提供了实物证据。文成公主庙现已成了玉树地区最著名的旅游景点,除历史悠久外,更重要的是它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到了玉树不看文成公主庙,就不算到玉树”的说法真实反映了文成公主在当地藏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而公主庙里千年不断的香火,也在无声地向人们言说着自古汉藏一家的历史事实。

从结古镇溯巴塘河南行约20 公里,左拐便进入一条奇峰突起危崖高耸的山谷,沟谷内有清澈见底的一条小河流出,这条沟叫贝纳沟。沟口一带两侧山坡上遍布灌丛,虽不高大,却也苍翠秀丽。往里走不远,便看到一座褐红色、精巧玲珑、幽静雅致的小寺院,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迹“大日如来佛雕像”和庙,俗称“文成公主庙”,这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建筑特点的古式建筑。

贝纳沟口

文成公主庙坐北朝南,背靠嵯峨险峻的岩壁,庙前是清澈见底的小溪,面对的是灌木滴翠、绿草丰茂的巴塘山,中隔一箭之地,峡谷蜿蜒,砾石遍地。这里环境幽雅清静,风景绮丽多姿,气候温和宜人,当地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难得的“洞天福地”。

文成公主庙

越过小溪,踏进石壁锁道、岩石嵌门的寺庙,里面是一个白粉刷墙、卵石铺地的小院,显得雅致而幽静。小院正面,紧靠岩壁的是三层高的土筑石砌的藏式平顶建筑。这是这座庙宇唯一的建筑——公主庙堂。庙堂虽说不大,但站在狭小的天井里仰望,却也显得雄伟壮观。公主庙堂设计巧妙,造型奇特,别具一格。庙堂外表共分三层,内部实为一堂,底层是双开的大门,第二层是巨大的双扇藏式窗户,第三层又开一排六扇藏式窗户。这两层窗户平时不能开启,完全是一种别出心裁的装饰。庙宇的窗和墙壁全部刷成褐红色,天晴日丽时,远望庙宇,红光闪闪,犹如赤霞一片。庙宇顶部的石罅里,一棵老态龙钟的古柏树,挺立在岩崖之上,仿佛是盖在庙宇上的一把保护伞。

庙堂内正上方的岩壁上,浮雕有九尊巨幅佛像。佛像由两只背向伏卧呈莲花宝座状的雪狮驮着,宝座又由两根粗大的木柱相支撑。正中的主佛即大日如来佛,高约7.3 米,佛像结跏趺坐在狮子仰莲座上,头束高发髻,戴三瓣法冠,身着对襟翻领胡服,袍饰是由龙纹、忍冬云纹和摩尼珠纹组成的团花,团花之间有方胜、摩尼珠作为填充纹饰。主佛像两耳佩有垂至两腮的金环,双手自然交叉,垂放腹前,双腿盘坐,佛面五官端正、眉目清秀、双目正视,显得神态端庄稳重,性情娴静慈祥。其背光和项光饰以象征“光明普照、佛慧无量”的火焰纹和十字宝相花纹,头顶上方刻有梵文六字真言。在主佛像的两侧,各有4 尊高约4米的菩萨像,分上下两排站立在小莲花座上。这八尊菩萨,也都头束高桶状发髻,戴三瓣法冠,身着对襟翻领胡服。他们个个手持宝物,有的手拿莲花,有的手持金刚杵,有的手捧海螺,有的手托宝瓶,有的手端如意宝食碗,有的手握七星尚方剑,姿态各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八尊菩萨都有顶部锐尖的桃形项光。在主佛与八尊菩萨之间,排列对称协调、整齐有序,生动地表现了古代的尊卑关系和等级关系。整组浮雕佛像,依山就势,安排巧妙,布局合理,构图新颖;人物造型大方,体态丰满,容貌秀美,形神兼备,立体感很强,加之堂内光线暗淡,香烟袅袅,猛看上去,给人一种飘欲出之感。佛像两边,从上至下雕有三尺宽的藏式花边图案,与佛像群浑然一体,整个浮雕充分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大日如来佛像下有一小泉,常年往下滴水,其味甘美,当地人视为圣水,管庙僧人常常会友好地接水让游客分享。

据传玉树是公主沿途休息最久的一个地方。当年文成公主到达玉树巴塘一带之后,受到当地藏族群众的热烈欢迎,文成公主在这里停留了两个多月。据说当文成公主一行打算离开此地时,当地人民都纷纷跑来挽留。一位老阿妈拉着文成公主的手说:“你没吃的了,山坡上有肥壮的牛羊;你没穿的了,我家有挡风的皮袄。这里天气暖和,风景美丽,为什么就留不住你呢?”文成公主动情地答道:“我喜欢这里的山和水,我不愿离开这里的人和地。但是赞普远道相迎,已陪我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如今赞普要起程返回拉萨,我又怎能不和他一起动身!”老阿妈看留不住文成公主不禁哭了起来。文成公主想了想说:“老人家请不要哭了,我想个办法让你天天看见我。”说着她站起身来在石崖上用她纤细的手指画了又画,石崖上立刻浮现出一幅闺秀的画像来。老阿妈走到石崖前一看,这个画像和文成公主一模一样,她又惊又喜忍不住动手抚摩起来。等她回头时,公主已上马动身,于是老阿妈流着泪将公主一直送到贝纳沟口。据说,为了感谢当地群众对自己的热情和友好,公主还给当地藏族同胞传授了开荒种田、织布、酿酒、歌舞等技艺。对文成公主充满依恋的当地群众还郑重地保留了她的帐房遗址,甚至把她的足迹和相貌都刻在石头上,以便怀想。在玉树,几乎每个藏族群众都能讲一段有关文成公主的故事。

巴塘草原

据民间传说,文成公主在贝纳沟停留期间,亲自制定佛像的尺寸、格局和图案,率领工匠、艺人在沟内悬崖峭壁上雕凿了佛像、大小佛塔和重要经文等数十处,文成公主庙的九尊佛像据说就是当时雕凿的。藏文史料《西藏王统记》《安多政教史》等的记载似乎也证明了这种传说的真实性。至于文成公主庙,据说是金城公主主持修建的。公元710 年唐蕃交好,再次联姻,金城公主重走文成公主之路入藏路过此地时,发现文成公主遗留下来的雕像造型独特,颇为壮观,为了不使公主的功德被风雨所剥蚀,她让人建了这座庙宇,并命名为“文成公主庙”。以后这座庙宇便被人们保护起来,作为顶礼膜拜的活动场所。这些说法当地群众深信不疑,许多专家也表示赞同。不过,也有专家持不同看法,如原青海省考古研究所的汤惠生研究员认为,尽管后世历次修复对文成公主庙的佛像石刻原貌有不少破坏,但其基本造型仍带有明显的唐代或吐蕃早期风格。如主佛和诸菩萨所穿的对襟小翻领胡服,与敦煌莫高窟144 窟壁画中吐蕃人所穿的服饰很相像。此外,贝纳沟石雕像附近还有后人撰写的有关造像的石刻题记勒石,上面明确记载了造像的年代和原因。题记中提到了赤德祖赞,并且有“祝赞普父子长寿”的句子,石雕像、石刻题记很可能是赤德祖赞之子赤松德赞出生的那一年凿刻的。如果这一推断成立,则佛像的实际雕凿年代比文成公主入藏时间要晚大约一个世纪。

文成公主庙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前来朝拜的藏汉族群众络绎不绝,可见文成公主在广大民众心中地位之崇高。2006 年文成公主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摘自《文成公主与唐蕃古道》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