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大戏从光绪十一年开始——下营一村

2019-08-29摘自《青海传统古村落》原文地址

大戏从光绪十一年开始——下营一村

文/张扬

编者按:在青海探寻古村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三江源地区,有时走上一天,也未必能看到一个村落。这致使很多人误认为青海没有村落,只有雪山、草地、帐篷和牛羊。

其实不然,只要你沿着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往下游走,就会赫然发现,原来青海的那些古村落特别善于隐藏,它们不仅真实存在,而且大量藏匿于大山深处、河流之畔,甚至那些不起眼的树林中。它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没有张扬或夸张的对外表达,以至于让我们忽略了它们和中国其他地方都不一样的独具魅力的一面。

来吧,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去揭开已经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或载入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七十九个最美青海古村落的神秘面纱。

在探访湟中县田家寨镇下营一村这个传统村落前,我得先扮演成一个纵横家,有喜欢听历史故事的请跟紧了,不喜欢的先去看看湟中的风景吧。不过,以下所讲的故事,和下营一村多多少少有些关系。

现在,我们的时光穿梭机先回到光绪十年(1884年)年底的中越边境。法国人以为中国人也过阳历元旦,便玩起了突袭,大举进攻越南凉山,随后闯入中越边境重镇镇南关,也就是今天的友谊关。那个时候大清帝国的洋务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老佛爷慈禧太后对这一强国强兵之策还在热乎劲儿上,面对法国大兵压境,刚好试试洋务运动的改革成果。于是乎,冯子材率王孝祺、王德榜、苏元春等部在镇南关的关前隘筑长墙、掘壕沟,开始部署兵力。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初七是星期一,第二天就要立春了。法军统帅尼格里率兵两千余人分三路直扑关前隘,被苏元春、王孝祺等部击退。初八的早晨,法军主力猛攻长墙,冯子材奋勇当先,率军抗敌,夺回了关前隘的东岭、西岭。越南义民千余人也前来助阵。法军三面受敌,败逃关外,退回凉山。十四日收复谷松、观音桥等地,法军只得退回北宁、河内。这一仗,法军死伤287人。十五日,法军败讯传到巴黎,茹费理内阁被迫辞职。这就是镇南关大捷。

对于大清帝国来说,光绪十一年看起来是个好年份,就在二月初八冯子材率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的同时,在北越西线,岑毓英率滇军,刘永福率黑旗军在临洮大败来犯的法军,并乘胜克复广威、黄岗屯、鹤江、老社等十数州县。这被称为临洮大捷。

刚才去湟中塔尔寺、蚂蚁沟水库游玩归队的几个朋友问:你讲这些和下营一村有什么关系?别急,马上就要从大清帝国的“大事件”讲到下营一村的“小事件”了。

下营一村在大清光绪十一年时还叫什张家村,也许这一年的镇南关大捷和临洮大捷让人们看到了强国富民的曙光,也许这些胜利确实值得庆祝,什张家秦腔团就在这一年成立了。当时只是十几人组成的团,只能唱一些眉户和民间小调,但也成为了什张家村戏剧舞台上的主要剧种。此后,经过多年的小打小闹,以及漫长岁月的摸爬滚打,直到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陕西省三原县人吴德卿来到这里进行指导,由此,什张家秦腔团由眉户加乱弹变为了秦腔大戏,在当地很有名气,时至今日,其他村落的剧团全部解散了,唯独什张家剧团幸存至今。如今,下营一村仍保存有清代手抄秦腔剧本。

除了秦腔剧团,下营一村还有传统社火、曲艺等文艺演出。

始建于元代末期的下营一村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南川水库就在村边,水库边、村落周边的田野里,碧草蓝天,树木葱郁,别有一番乡土气息,给人带来世外桃源般的静谧。下营一村的田野十分有趣,春夏之交,这里的油菜花和小麦,黄绿互为搭配,相映成趣,阡陌纵横、沟壑交错的田园风光就这样呈现在人们面前。

村中的娘娘庙始建于清代,隐藏在密林深处,墙角、檐头的石雕兽独具特色。村落旁边的转山楼也始建于清代,不过现有的建筑是在原址重建的。

下营一村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当铺遗址,三块古老的石碑记载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知道,下营一村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摘自《青海传统古村落》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