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难忘的“报饭车”

2023-05-26摘自《遥远的可可西里》原文地址

难忘的“报饭车”

文/王宗仁

2000年的除夕之夜,青藏兵站部文义民政委从唐古拉山打电话告诉我,他正在山上和兵站的官兵及附近的藏族同胞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有个战士在联欢会上还兴致勃勃地朗诵了我的诗《唐古拉山口的兵雕》。这时,我的心立即飞往了3000多公里外、海拔5300米的雪山上……

1998年6月,飞跨世界屋脊的兰州—西宁—拉萨光缆通信干线工程开通。从此,我在北京就可以和青藏线上任何一个兵站或地方的单位直通电话了。其中通话最频繁的当数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唐古拉山兵站,那里的战友们总是滔滔不绝地给我讲发生在山上的“最新消息”:大到他们如何与暴风雪搏斗使一支受阻的车队冲出困境,小到一只迷途的藏羚羊如何被他们放回深山。每每听到这些来自雪山的最新消息,我的思绪便回到了遥远的青藏线上……

1958年我入伍到了高原,当时青藏公路通车不久,还是一条简易公路,车轮碾上去沙石乱飞。沿途的兵站十分简陋,大都是荒野上撑起一顶顶帐篷作为客房。现在汽车兵从西宁出发到拉萨只走四天的路程,那会儿要耗半个月。最使我们头疼的是通信联络极为落后,没有电话,也没有发报设备。来往联系事情就靠一辆“报饭车”。“报饭车”这个名词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太陌生了,你就是憋破脑壳也想象不出它为何物。“报饭车”就是通信车,每个车队都有。它总是比车队提前半天或一天出发,赶到前一个兵站为全车队同志安排食宿,报告吃病号饭的人数。“报饭车”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探路。那个年代由于路况差,山洪、暴风雪常常破坏路面,车队不得不走便道。遇到这种情况,“报饭车”就留下一个战士为后面的车队指路。“报饭车”如果在半路上抛了锚,全车队的同志可就遭罪了,只好到兵站后临时做饭,临时收拾客房。这样既耽误了时间,又难以保证大家吃好住好,甚至会影响任务的完成。

汽车部队用“报饭车”与兵站联系工作的情况,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有了变化。当时格尔木有了通信部队,青藏线上的兵站便有了手摇电话。这种电话只能在兵站之间通话,无法打长途。在我的印象中,兵站安装电话的初期,三天两头就出故障,每当这时,还得靠“报饭车”联络。后来在青藏线上流传很广的“五女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候。那是一个飘着雪花的隆冬,五个通信站女战士在长江源头巡线排除故障时,在雪山中迷失了方向。天渐渐黑了,雪越下越大,她们又饿又冷,便手牵手摸索着回部队,结果走进了深山……接她们的汽车来来回回在公路上寻找,也没有找到。直到第二天傍晚,战友们才在一个山洼里找到已经冻僵的五个女兵,她们紧紧地抱在一起走完了人生最后的里程。后来,战士们就把五个女兵倒下的地方叫“五女峰”。

早期青藏线上简陋的通信设备是靠通信战士们用心血和生命维护着,才得以畅通无阻的。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的20世纪80年代初,青藏线上开通了“中转长途电话”,此时的“报饭车”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渐渐地绝迹,这无疑是青藏公路发展史上闪光的一页。所谓“中转长途”,就是如果你在西宁要给藏北某兵站打电话,必须经过拉萨大站总机转接;要给唐古拉山以北某兵站打电话,必须经过格尔木大站总机转接。尽管这样有些烦琐,但战士们已经很满足了。一到节假日,战友们互相打电话问候,青藏线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这种“中转长途电话”存在了大约十年,军内直拨长途电话终于在各兵站出现。

如今,光缆通信工程像是一道夺目的彩虹,照亮了世界屋脊。随着军地电话联网,青藏线上任何一个兵站同祖国的绝大部分地方均可互通电话。我这个写了大半生青藏题材的军旅作家,身在北京书房,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唐古拉的声音,昆仑山的声音,长江源头的声音,拉萨的声音……我很充实,很幸福。在这时候,我总会联想起亲历的“报饭车”时代。是的,我们终于从狭窄的胡同走进了开阔灿烂的天地。今天的一切都来得不易!

前不久,青藏兵站部部长姬成录、副政委李海乾和我通了电话。他们兴奋地说:“要不了几年,青藏线装上可视电话,咱们就能面对面说话啦!”

我等着这一天,相信它不会太久。

摘自《遥远的可可西里》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