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乘着大鹏金翅鸟的翅膀——回归西藏古象雄文明宝地孜珠寺

2021-06-17摘自《当代藏族女作家散文自选丛书》之《再见日喀则》原文地址

乘着大鹏金翅鸟的翅膀

——回归西藏古象雄文明宝地孜珠寺

文/白玛娜珍

题记

丁青,藏语意为“大台地”,古称“琼布”,即大鹏之子。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地处西藏东北部、昌都市西部,他念他翁山麓;地理坐标为东经94°39′-96°17′,北纬31°01′-32°21′。东邻类乌齐县,西连那曲地区巴青县、索县,南与洛隆县、边坝县相接,北接青海省杂多县、囊谦县。

丁青县有藏东第一高峰、藏地最著名的本教圣山——布加雪山;有布托湖;有悬空而建的西藏最大的本教寺庙——孜珠寺。

孜珠寺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丁青县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本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院之一。孜珠寺始建于3000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倡导,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萨东大师创建并传承,至今已是第四十三世。

【1】

漫天风雪,我们穿行在铜铸、铁塑般的山海中,仿佛被强大的磁场环抱着,越是临近丁青,越是感到有一种神秘的震慑力穿心过骨;而当晨曦刚刚照亮山峦之上的布托湖,只见湖面的白雪光芒绽放,恍如传说中大鹏金翅鸟遗落在山野中的琉璃真心……遥远的孜珠寺,这时,就要到了。

位于昌都境内的丁青县,藏语为“琼布”,意为“大鹏之子”。这里的地貌如一只从西向东、飞往横断山脉的“妙眼金翅”大鹏;展开的巨翅盘旋在东部类乌齐县,西边那曲地区巴青县、索县,南部洛隆、边坝县和北部青海省杂多、襄谦之内。藏东第一高峰、藏地最著名的雍仲本教神山布加雪山犹如鹏鸟头冠上璀璨的白羽;西藏雍仲本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院孜珠寺即是大鹏鸟驻守的圣殿。

圣殿孜珠寺位于丁青县沙贡乡沙贡村海拔4800米之上的孜珠山。“孜珠”意为“六座山峰”,那青铜色陡峭的造型各异的山峰突兀在天际,有的像腾飞的天龙,有的像在云海奔驰的雄狮,又像沉静的大象和威猛的大鹏鸟——雍仲本教经律中便把这六座奇峰称为“六道彼岩”,以象征代表雍仲本教六度万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以及对众生的贪婪、愚痴、嗔怒、傲慢、嫉妒、邪见的对治之道。而在3000年前,在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倡导下,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萨东大师在如此高海拔和险要的峰峦之上选址建设孜珠寺,可谓雍仲本教最为奇峻的构思和创举。古人的智慧和胆略历经岁月的沧桑,以不可思议的恢宏和壮美,在奇峰、云海之上高高矗立着。

我们满怀期待,一路疾行,遥远的地平线,像是起伏在大鹏金翅鸟琼布的背脊之上。突然间,六峰突兀,犹如铜莲出海,又似群鹏展翅,而悬空的禅房在山峰之间像一场远古神话的远景,孜珠寺大佛殿的金顶在云蒸霞蔚中光照群山……我们所有的人,顿时惊愕得失去言语,沉浸在久久的感动中。

但当我们向着孜珠寺盘山而上,一场天葬,正在孜珠神山半山腰的石岩上开始。

天葬是藏民族独有的一种丧葬文化。据说起源于雍仲本教的生命观。史书《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本教护持国政。”另有《红史》记载:信仰雍仲本教的吐蕃第一代赞普和他以后的六个赞普,即历史上记载的“天墀七王”,完成人间事业之后,都按照雍仲本教的丧葬仪轨,先后通过兀鹫天葬,这就是藏地最初天葬的起源。雍仲本教认为,人死后,不灭的灵魂已往生,将遗体布施,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食用动物肉等等罪孽。而兀鹫属于大型鸟类,一般栖息于高寒地带,它们翱翔于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上,从不杀生,以食腐肉为生。传说它们得知自己寿命将终的那一刻,会飞向太阳,在太阳的白焰中自我燃烧;因此,秃鹫又被视为一种可以令亡者的灵魂获得升华的神鸟。

这天早上,孜珠神山的半山腰一块清冷的岩石旁,人们已送来了亡者,正在燃起桑烟,召唤秃鹫。一时间,成群的秃鹫飞来,有的落在野草间等候着,有的还在天空盘旋,有的已聚集在用于天葬的岩石旁。它们披着黑灰花色羽毛,双眼冷峻,喙如铁钩,又弯又长。天葬师分解好亡者,一声召唤,众秃鹫一拥而上,开始了它们的盛宴。

我们默默地继续向上盘行,来到山顶孜珠大佛殿前时,竟如临天界,回首一览,众山浩渺,但孜珠半山,仍可见天葬台上秃鹫扑扇着两米多长的巨大翅膀,跳跃在亡者的尸骨之上——死亡近在咫尺,孜珠寺如何壮美,也恍如海市蜃楼,而生与死、灵与肉,这永恒的追问,袭涌着我们的忧思。

也许,天界般、奇峰之上的孜珠寺里,丁真俄色仁波切自有深邃的洞见。相传,第38代赞普赤松德赞为巩固政权,将佛教引入藏地并逐渐颠覆雍仲本教时,曾有十位雍仲本教高僧带着本教最宝贵的180部经典悄然隐遁,来到了孜珠神山,发愿有一天这些经典能再度弘世,普济众生。而雍仲本教辛饶始祖在3000年前还曾有预言:“当无量光佛像、左旋白法螺以及具格的贤者在孜珠山汇聚之际,孜珠山雍宗本教之法的火种将大放光芒,照亮世界……”按照这个预言,这一刻,现在应该是已经圆满了。

【2】

那是1971年8月的一天,传说丁青县觉恩乡的上空腾起了数道绚丽的彩虹,山谷中传来神秘的海螺声,萦绕大地,绵绵不绝;一户古老大鹏世系黄圣贤的家中,诞生了孜珠寺创建者穆邦萨东大师第43代转世丁真俄色,这位转世灵童从小面容洁白俊秀,眉宇间自在喜悦,稍长几岁后,越发显露出聪慧过人的天赋。一天,在放牧的山路上,走着走着,小孩捡到了一些散落在地的绛红色布,那时,小孩还没见过一位僧人。不知道这飘来的绛红的布,就是僧袍的颜色。他捧起布料,戴在脖子上,沉浸在莫名的欢喜中。

从那以后,小孩仰望远天时,脑海里经常会闪现一些很奇特的山峰,有时候也梦见奇峰之上险峻的山洞,终于,他10岁的那天,被认定为孜珠寺创建者穆邦萨东大师第43代转世灵童,法名丁真俄色。

当绛红色的法衣捧到面前,丁真俄色如梦初醒,随后他来到孜珠寺,举目远眺,见到的却是曾经梦中的景象:青铜般的突兀山峰,一座座山崖上的修行洞前,僧人们绛红色的僧袍随风飘扬……

即使如此,丁真俄色那时还是一位童心未泯的孩子。喜欢在泥土里打滚,漫山遍野追逐山羊,与野鹿赛跑,与野鸡玩耍。有时跑得连鞋底都没有了,但他的上师仁钦江参仁波切并不阻拦丁真俄色种种童年的游戏,只是慈爱地关注着他,不时善巧地引导他。

13岁那年,丁真俄色少年初成,变得有些心绪不定,忽而欢喜地玩耍,忽而心中生起忧虑和烦闷。他颇有兴致地观察着自己变幻中的心境,一天,终鼓起勇气,敲开上师仁钦江参的小屋,倾诉了内心的秘密。

仁钦江参上师的小屋就在孜珠山上,温馨而宁静。丁真俄色轻轻推门进去,只见仁钦江参上师盘坐在卡垫上,安详地念诵着经文。丁真俄色那颗少年不安的心,顿时被一股暖流萦绕,他走到上师跟前,对上师说:“最近一些日子,我心情时常不好,您帮我做一个加持的金刚结吧。”

仁钦江参上师慈爱地望着丁真俄色,微笑地答应着,一面请他坐下来,为他娓娓讲述一个又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这些故事,令丁真俄色铭刻在心,后来撰写收入于法典《宝库》中。

也就是这一年,听完上师的开示,丁真俄色的心境豁然开朗,第二天一早,当他系上上师加持过的红色金刚结,那一刹那,他仿佛心如明镜,海浪般汹涌躁动的心情完全在上师慈悲的阳光下平息下来。于是,丁真俄色在上师仁钦江参法座前受戒,开始系统、精进地学习雍仲本教圣法。

在苦读雍仲经法期间,上师仁钦江参安排他前往藏北一个高海拔雍仲寺院学习因明学、逻辑学、哲学、禅修等。在漫长的思辨和学修中,藏北草原日夜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气温达到了零下二十多摄氏度。丁真俄色和同学们每天都要站在雪野里辩经学习,两个膝盖冻得每挪动一步都会发出“咔嚓咔嚓”的脆响,膝盖中间有冰碴一般;因为雪灾,物资无法运送过来,春天山坡上刚有点儿绿色,同学们就去挖野草、野菜吃。吃了一段时间,丁真俄色觉得自己的碗都变绿了,他常常在山坡上遥望飞翔的鹰,想念孜珠寺和上师,幻想老鹰能背上自己回一趟孜珠山。

这时,雪灾中,他生平第一次看到了直升机,当直升机飞过茫茫雪原,他和广大受灾牧民一起翘首祈祷,希望飞机能多投一些食物下来,因为牧民们几乎陷入绝境,什么可烧的都没有了,连挤牛奶的木桶都砍下来烧火了。还有牦牛帐篷,是由木桩支撑起来的,也一根一根取下拿去烧了——草原上白茫茫一片,除了白雪,都是牲畜冻死、饿死的白骨。

突如其来的雪灾和死亡,令丁真俄色感到生命是如此脆弱,他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生命中永恒和不可摧灭的。

从此,丁真俄色似乎看清了无常以及自己乘愿再来的伟大使命。在后来二十多年的勤奋苦修中,丁真俄色每分每秒全身心投入,即使睡觉也从不间断。他精通经律论,获得诸多实修的殊胜体证,继承了孜珠寺完整的大圆满法传承。而作为住持喇嘛,丁真俄色在民间广传雍仲经法,多方努力修缮孜珠寺,依靠信众修建了通往寺院的十三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和孜珠寺大殿,传承和完善了孜珠寺古老的辩经体系及大小五明的内明学院,又设立和恢复了学习基础知识的扎仓学院、建立信念的辩论学院和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禅修学院。与此同时,丁真俄色坚持不懈地为社会弱势群体谋求援助,救助受灾百姓和失学儿童,在孜珠山收养孤寡老人,建立养老院、孤儿院、医院。如今,在丁真俄色和孜珠寺广大僧众的努力下,孜珠寺致力于众生和平安乐的弘法事业已享誉西藏内外;古老的雍仲圣法已走下神山,走到汉地,走向世界。正如雍仲本教辛饶圣祖预言,孜珠寺具格的贤者已然诞生,而曾经在历史劫难中遗失的无量光佛像、左旋白法螺这时也已回到孜珠寺。

【3】

据经书记载,一万年前,雍仲圣祖辛饶如来为了把因缘成熟的阿弥佛陀法传到西藏,来到本日神山降魔。众魔用尽手段却屡战屡败,绝望之际伤心落泪,雍仲圣祖辛饶如来见此情景悲心大恸,当即拔下自己的一颗牙齿,化作洁白无瑕的左旋海螺,吹出无比纯净温暖的法音,顿时,众魔止啼为笑,原本坚硬邪恶的心一刹那变得柔软而虔诚,跪倒在地,祈求皈依雍仲圣祖,发誓永远护持圣法,左旋的洁白法螺因此成为雍仲本教的法音和至宝。后来这只法螺被埋在本日神山,直到占巴南喀大师住世修法时重新开启。公元8世纪赤松德赞灭本,法螺被伏藏在南方的牛形岩石下。数百年后,它被辛赛·郭叠帕巴发现,并辗转至孜珠山。“文革”之后,丢失的法螺因神奇的因缘又从青海回归了孜珠山,孜珠山的另一件珍宝——无量光镏金佛像也回到了神山。

无量光镏金佛像是孜珠寺的镇寺之宝。它由本教圣尊辛饶如来亲自开光,在孜珠寺创立之初就来到了孜珠山。从雍仲初祖穆邦萨东大师起,这尊佛像大都留在孜珠仁波切的身边,随仁波切各地传法,代表辛饶如来当下予以加持。相传圣尊辛饶如来就是无量光佛的化身。本教雍仲圣法蒙难时期,此佛像流落民间,遇到灾荒,收藏佛像的人家不得已只得用佛像换粮求生,佛像以其精美绝伦迅速为他们换来了食物,一家人因此得救;之后,下一个收藏者再用佛像换粮,又使自己免于饿死。于是佛像走过一家又一家,在灾荒年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但孜珠寺的至尊三宝法螺、无量光佛和圣贤中,我们却迟迟不见现今享誉四方的圣贤:孜珠寺活佛丁真俄色。迎面而来的是一位堪布,他个子不高,但看上去体魄健壮而豪爽。与西藏佛教寺院一些优雅而庄严的高僧不同,这位堪布有些不修边幅,满脸蓄着胡子,敞着衣袍,胸前挂着两串念珠,他用力和我们握手,语速很快地一口气向我们介绍,自己叫次诚饶杰,今年60岁了,先后任孜珠寺内明院堪布和禅修院堪布。现在孜珠寺有格西30位、堪布4位,有300多位僧人。开办了内明、辩论、禅修3所学校,僧人在孜珠寺从内明开始修学到禅定,要学习雍仲本教187部显宗、密宗、大圆满经典。寺院在信众的帮助下,现还建有旅馆、商店等产业,收入已够供养僧人的一日三餐和简单生活。说着,次诚饶杰堪布迈步前行,要带我们去朝拜新修建的孜珠寺大殿。

刚一迈进高大宏伟的孜珠寺大殿,我们再次惊诧不已。难以想象在海拔4800米的高山上,还矗立着这样一所华丽、庄严的圣殿。上万卷雍仲本教大藏经整齐地收藏在圣殿四周玻璃面的藏经墙柜中,大理石地面光亮而一尘不染。一尊尊金铜合塑的圣像、灵塔等环绕大经堂,据说是内地信众供奉的一件件精美的彩绘木柜和古老铜器闪耀着岁月的灵光。

“这是丁真俄色仁波切的法座。”正当我们感慨不已时,堪布次诚饶杰洪亮的话语在耳畔响起。只见大殿正中精雕细刻、高高的法座上,一位眉目俊秀的尊者在大幅照片中,微笑着双眼光芒绽放。

“孜珠寺这所新殿,就是在丁真俄色仁波切弘法中,由西藏内外广大信众捐助修建的。虽然3000年来,孜珠寺累经灾荒、法难、战争和动乱,左旋和右旋的雍仲圣法却金刚不摧。尤其在孜珠寺,雍仲本教的法典、仪轨以及十二年一次的盛大神舞《极乐与地狱》等得到了完整的保护和继承。雍仲本教大圆满密法在孜珠寺得以永续和传承……”堪布次诚饶杰在丁真俄色活佛的法座前自豪地说。

“我们今天能拜见丁真俄色住持吗?”我问。

“这是我的法座。在开法会时,我会高高坐在这个法座上。”堪布次诚饶杰并不急于回答,而是来到大殿右边空着的法座前,神情坦然地说道。

我们笑了。因为通常,低调和谦虚被人们推崇。不过在格西索科撰写的《雍仲本教简介》中我曾读到:雍仲本教主要修持的是密宗与大圆满等。注重修习内心的觉悟圆满,多有高僧深居高山密林、长发及膝地修行甚深奥妙的殊胜密法。因此在平常人眼里,言谈举止比较粗率不拘小节。

我们举起相机给堪布次诚饶杰和他的法座合影。次诚饶杰对着相机像一位见多识广的长者,毫不拘泥。当然,一开始就听堪布次饶杰自我介绍,他是一位大学者、密宗大师。

“看,这是稀世大钹。”不等我们为他多拍几张留念照,堪布次诚饶杰已走在前面滔滔不绝地介绍道,“桑杰林巴大师曾被邀请去嘉绒传法,当地诸位土司在大师返藏时供养了许多法器,其中有明朝宣德皇帝御制的稀世大钹。返藏途中,大师发现法器太重,驴背被磨出了血,便心生慈悲,命人把法器统统扔进江里。随从大惑不解,心里直叹可惜。回到孜珠山后,一日,桑杰林巴大师对僧众说,泉眼里有东西在闪光。那时,在大师住所不远处有一泉眼,看似很浅,但无论怎样汲水也不会干涸。众僧跑去一看,泉水里闪光的竟是那些被丢入江中的法器,正一件一件地从水下冒上来。原来,桑杰林巴大师心痛驴背被磨破,请龙界帮助,用水把大量法器‘运’上了山。”

我们仰望铜色大钹,一面点头聆听,一面想象着一双大钹相击的法音,堪布次诚饶杰已开始讲述另一个传奇了,“看,孜珠寺供奉着两个特别的舍利,是两块明显被手攥握得如同刀柄形状的石头。它们分别是孜珠寺600年前的罗丹宁布仁波切和300年前的桑吉林巴大师留下的法身舍利。罗丹宁布仁波切是600年前复兴本教的伟大上师,他的功绩非常多,例如为后世留下《祖师辛饶十二功绩》以及大批耳传经卷,复兴了孜珠寺和众多丁青的本教寺院——这块法身舍利,是罗丹宁布大师祈召天龙八部护佑孜珠寺复兴时,为了表明誓愿捏成的。‘文革’时红卫兵将舍利的来历斥为迷信,认为是用泥巴伪造的,还用刀砍来证实。结果刀刃都毁了,舍利却只伤了一点点。”堪布看上去虽然性情爽朗,但很少露出笑颜。

“300年前的桑吉林巴仁波切也是雍仲本教著名的伏藏大师。他使孜珠寺得到空前发展,复兴了丁青以外的一大批雍仲本教寺院。并云游到汉地,曾得到康熙皇帝的礼敬。他留下的法身舍利与罗丹宁布大师的一样,是誓愿的法证。有缘得见法身舍利,如同得到了大师直接的祝福和加持。”

“嗯嗯!”黑色的法身舍利恍如闪耀着宇宙神秘之光,我们一面点头,一面恭敬顶礼。

“这是自语观音,”堪布次诚饶杰让我们靠近了仔细瞻仰,“三百年前的孜珠仁波切桑杰林巴大师,是雍仲本教历史上重要的伏藏大师和成就者,住世传法时即享有盛名。嘉绒土司请示康熙皇上批准,迎请桑杰林巴大师到嘉绒讲经传法。传说,大师赴嘉绒前,空行对大师说:贤者此行如能遇到一件圣物并带回孜珠山,将对度化众生有极大的好处。桑杰林巴大师到达嘉绒后,把雍仲本波经法传给了嘉绒信众,剃度三十多位誓愿专修的信众出家,使雍仲本波圣法在嘉绒得到极大弘扬,时至今日依然法教兴旺。大师在嘉绒的弘法成果卓著,而空行提到的圣物却一直没有遇到。大师将要离开的时候,嘉绒信众纷纷奉献供养。第一件供养是一尊观音像,大师手捧观音像对其顶礼时,观音像忽然开口说:圣者不必忧虑,度化众生的事交给我。于是这尊自语观音随大师回到了孜珠寺,加持每一位有缘来到孜珠山的众生;特别当去世的人们被送上孜珠山天葬台时,自语观音一定会出现在逝者身旁,加持他(她)免入恶趣,孜珠山作为观音道场的慈悲力量由此展现。”

不等我们驻留太久,堪布次诚饶杰又叫我们过去顶礼“生身舍利”。

“孜珠寺自创建以来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大成就者,他们在孜珠神山觉悟了缘起性空,证得了虹化之身。为实现大乘誓愿,普度众生,大成就者们留下不同形式的舍利以启发世人对无常的觉悟和解脱的信心。这颗舍利来自孜珠寺第一世仁波切穆邦萨东大师;这粒舍利来自300年前的孜珠仁波切桑杰林巴大师。看,还有这是桑杰林巴大师的顶骨舍利,在灵骨上显现出藏文字母‘啊’,代表空性,所以这块顶骨反映了桑杰林巴大师证得空性的大成就。”

“可以拍照吗?”我们问。但堪布似乎来不及回答,他在佛殿里一刻不停地边走边给我们讲述着,像是要把3000多年雍仲本教的珍宝和历史文化在几个小时内全部灌入我们的脑子里。

“这是天铁佛像——天铁是西藏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奇异的金属,密度很大,极其稀少,在西藏,它是无比珍贵的护身符。孜珠寺供奉的天铁圣像更为奇特,传说圣像是自然形成而非人工刻画出来的,能保佑持有者刀枪不入。”

摘自《当代藏族女作家散文自选丛书》之《再见日喀则》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