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沙漠之舟

2020-05-28摘自《共和国青海记忆丛书》之《柴达木手记》原文地址

沙漠之舟

文/李若冰

我在柴达木盆地,看见一个小小炼油厂。虽然是小小的,却给人一种新鲜、深刻和可爱的记忆。

1957 年国庆节前两天,我从茫崖基地出发,走过一片荒漠,没有人烟,没有草木,多荒凉呵!可是,蓦然,在万里晴空下,在海洋般起伏的大沙漠里,涌现出四根黑色小烟筒,六个红色小油罐和一顶顶帐房,仿佛大海里一叶小舟,正在乘着风浪游荡。我发现奇迹似的,快乐得想喊起来。

“瞧吧,这就是咱们盆地第一个炼油厂!”

我的同伴兴奋地说着。热爱盆地生活的人,谁看见它不感到激动呢?想一想,千百年来,这荒漠有人过问过吗?拓荒者竟然在这里找油、钻油,今天又要在这里炼油了!人们一步一步地征服着荒漠。这小小炼油厂,不就是我们人民在柴达木艰苦创业的一个标志吗!

我快步穿过沙漠,来到了厂地。在一排帐房外面,遇到一个银发苍苍的人。我问:“高主任在家吗?”

他热情地说:“等会就回来,你屋里坐吧!”

我一听说话,是陕北口音,亲切极了。没想到在这里遇上了陕北老乡。“ 你是陕北哪里人?”

“延川。你去过吗?”他又指着旁边的两个人说,“他俩也是延川人。这里老乡多哩!”

我们说过几句话以后,就混搭熟了。这个银发苍苍的老年人姓冯,是炼油厂管理员;这个总是笑眯眯的人和那个黑脸面的小伙,都是技工。他们都是延长油矿的炼油老手,不久以前,离别了妻小,到柴达木来炼油了。

“你们一起从陕北来了几个人?”

“十来个。”

“都是炼油老手吧?”

“老啥!才干了八九年。”老冯说,“人家高主任在延长干了十八九年,都不能算老。还有比他老的人哩!”

“一下子从陕北到了这里,不习惯吧!”“慢慢就熟惯了。”冯管理员有趣地说,“刚进盆地,到了海西,可把我难受咋啦,肚子里像压着块石头,气都换不过来,这里比咱陕北地势高嘛。从那以后,再往前走,到了大柴旦、茫崖,反倒不觉得啥了。”

“这里比延长油矿咋样?”

“差远啦,一切设备都是旧的,有的是从东北运来的,有的是用废料修建的,可这是在柴达木呀!”

我很高兴认识了这三位陕北老乡。接着,我又在厂地转了一下。

这个厂子确实太小了。在一片沙洼里,西边一个坑道里,安装了两个小罐,是脱盐脱水用的。东边有四个小炉,上面是四根烟筒,粗细不一的十几根管道,好像葡萄架似的,伸展到一个小工房里。原油脱盐脱水以后,经过这里蒸炼、分化,就变成汽油、煤油了。不远处就是那六个储油的小油罐。整个厂子,方圆不及两公顷,这和两百多公顷的兰州炼油厂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一个厂还比不上人家一个车间大哩。但是,厂子虽小,肝胆齐全。我反倒喜欢这个小厂,正像老冯说的:“在沙漠里建设一个厂子,可不是个简单事呵!”

这几天,负责筹划和领导生产的高主任,一天东奔西跑,忙极了。这位陕北老乡,从小在延长油矿学徒,以后当了技工,又当了车间主任,可以说是一个实干出来的炼油能手。他脸面黧黑,穿着一身褪色的蓝衣服,十八九年的斗争生活,使他有一种浓厚的工人气质,诚恳爽直,朴实精明。我们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和厂支书、技术员及负责基建的工段长,研究验收和国庆节能否开炉的事情,而且正在和工段长争论着什么。

原来,工段长觉得基建已提前完成,可以很快接受新的任务,不愿意派人参加验收;而高主任非要他们派人参加验收不可:“大家都为工作,为争取国庆节开炉,不共同负责咋行!”于是,双方就吵起来了。自然,这是一种有益的争吵。虽说我不了解实情,也不知道分歧是怎么统一的;但是,在国庆节这一天,我确实看见这座沙漠里的炼油厂的烟筒冒烟了。

国庆节一早,炼油厂就欢腾起来了。茫崖石油局的党委书记和局长们来了,青海省党政慰问团来了,青海省话剧团的演员们来了,油泉子探区的职工们也来了,简直可以说是人山人海,拥进了小小炼油厂里。人们挤在一起,兴奋地谈论着,说着赞美的话。

开工典礼在沙洼里举行。最使人激动的是高主任献礼的场面。会场背后,炼油厂的烟筒升起了黑烟,又渐渐地变成白烟,冲天而去。高主任走上台子,是过于兴奋呢,还是不习惯这个场面?他腼

腆地笑着,没有一句话,用微微发抖的双手,端起桌上一个盘子,盘里放着三个瓶子,装的是炼油厂第一次出的油,他向会场群众举了起来。一阵激烈的掌声,欢呼声,震动着沙滩,震动着天上的白云。接着,他转过身,没说啥话,把三瓶油,献给了青海一位副省长和代表们,于是又是一阵欢呼声。

柴达木的第一炉油炼出来了。从此以后,盆地就有了自己的汽油、煤油,不再全部依赖从盆地外面拉油了。奔跑在戈壁滩和大沙漠的司机们,也不再因缺油苦恼了。各个探区的钻井工程,也不再因缺油而影响运输工作了……这是盆地降低成本、多快好省的一举,是盆地力争上游、走上自给自足的第一步。我想,这就是人们热烈地庆贺小小炼油厂开工典礼的缘故吧!

歌舞节目开始了。可爱的男女演员们,放开嗓子唱吧,舞吧!也许,大沙漠的烈风,会吹得你们嗓子发哑,舞步零乱。可是,不要紧,你们是在为柴达木的建设者而歌,为拓荒者而舞。艺术的生命就在这里,在创造生活的人们中间,在炼油厂冒烟的地方。你看,那位陕北来的老炼油工和他的新徒弟有多么喜欢呀!

当我告别了炼油厂,爬上一座沙丘的时候,又转身一看,在海洋般起伏的大沙漠里,炼油厂多么像一叶小舟,它乘着沙漠的风浪,正在摇晃着,飘荡着。沙漠之舟,它在为柴达木输送着血液,它是柴达木的一枝花!

1957 年10 月5 日,油泉子     

摘自《共和国青海记忆丛书》之《柴达木手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