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回到南关,回到南滩街

2021-03-25摘自《大碗传奇 : 牛肉面传》原文地址

回到南关,回到南滩街

文/赛炳文

某些资料上刻意点到的1925年可能是个有迹可循的时间点。这一年,马保子已经是个55岁的老人了,他的眼睛出现了明显的衰老症状,视力下降的程度影响到他对面食行当的信心——当然,这可能只是个貌似合理的理由,对于一个操劳大半生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老人来说,显示出几多苍凉——遂决定不再过问牛肉面馆的事情。

东城壕牛肉面馆的生意在这一年达到了高峰,马杰三对牛肉面未来的信心也超乎以往,这位25 岁的守业者开始不满足于现状,他租下了面馆对面的一间铺面。这是一个套屋,面积不大,仅能摆放四张小方桌。

但面馆的生意并没有攀升到更高的台阶,稳定在每天10斤左右的面粉销量,每天的营业额不再有大的起伏。其时,兰州城厢人口10余万,城内人口据说也就四五万。根据有关资料,1928年至1930年,甘肃连续三年大旱,史称“民国十八年馑”,赤地千里,兰州人口陡降至8600人。至1937年,人口数量有所增加,但也只有区区6.4万人。近代工业化运动和现代商业文明尚未造访这座西部内陆城市,受东部工商业大都市的吸引,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引发了大量社会精英出走,加之战火频仍、军阀搜刮,这座城市长期处于衰落之中,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失,市民的消费能力不升反降。作为一种面向中产阶级的小众餐饮,牛肉面的销售几乎达到了饱和。

这种状况持续了近20 年。在这灰冷凋敝的漫长时期里,马保子的三儿子被抓了壮丁,一去未还,四个女儿先后出嫁,孙子们先后出生——又是一个儿孙满堂的家庭。但家里的经济状况并未明显改善,家大业小,每一天的日子都过得精打细算。牛肉面馆的收入和家庭成员的其他收入都全部上缴,统筹支配,马杰三的母亲始终是家庭的“大内总管”。这位同样不识字的平民老太太表现出了惊人的家政管理能力,即使在这样的艰难岁月里,她竟然将所租住院子的前院两排各三间房子买了下来,马保子终于有了自己的不动产。这是两排面对面的南北房,在南滩街拥挤狭窄的区域里,并没有显示出特别之处。后院两排各三间是东西房,目前其产权还在别人名下,马保子接下来的小目标是将后院的房子也买下来。

梦想很快就要实现,转机出现在1946年。这一年,马杰三终于打破了近30年的沉寂,决定进行第二次扩张。抗战胜利后的喜庆气象让兰州这座西北重镇重新焕发出活力,这时距兰州建市已经过去了5年,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长,商业贸易空前活跃。经过30年的苦心经营和品牌积累,马保子牛肉面已经成为城市名片之一。有民谣唱道:“亚古子的包子,马保子的面,福保子的生净,八娃子的旦。”这四样被称为当时的兰州四绝,为上流社会所津津乐道,其中亚古子的河州包子被视为包子行当的翘楚,马保子的清汤牛肉面则独此一家,福保子名耿忠义,八娃子名史月卿,二人均为梨园名角。

这一次,马杰三选址南关回坊,这个诞生了马保子热锅子面、孕育出清汤牛肉面的老街坊。

在城墙以南清真寺以北的三条东西向的街道中,中街子离城墙最近,距清真寺不过三五百米。中街子西口的这座二层小楼是清真寺的房产,四间砖木结构的门面,原来是做什么的已无人记得。马杰三入驻后为之取了个雅致的店名,可这个为马保子牛肉面带来巨大声誉的名号,其后人已经不记得了。

摘自《大碗传奇 : 牛肉面传》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