昴宿和胡人的故事
2022-07-15摘自《中国古代星空解码》原文地址
昴宿和胡人的故事
文/陈久金
图1 正月中星图
本书所载十二月星图引用《天文节候躔次全图》的画法,但各月中星不同。该图的使用方法以上南下北左西右东为准。图中昴、毕二宿位于中天,五车星,卷舌星也位于北方中天
正月的昏中星是昴宿和毕宿(见图1)。春季黄昏著名的星座有昴星、毕星、参星、东井和老人星等。昴星在这些星座的最西边,是春季星象中最早出现的星座。它在古代是属于冬季的星座,在秋天黄昏的东方就可以见到它,故唐诗有“秋静见旄头”的诗句。旄头就是指昴宿。
昴星是全天最容易识别的星座之一。这是由于有六七颗较亮的星聚集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所致,故称之为昴星团。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将昴星团称为七姐妹星。其中昴宿六为2等星,昴宿一、四、七为3等星,昴宿五为4等星,只有昴宿三为6等星。正是由于有一颗星较暗,许多人只能看到其中的6颗。
恒星是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天体,古人不懂得如何测定它们与我们的距离,把它们都投影在同一个天球球面上,实际上把它们看作是相同的距离。为了研究方便起见,才人为地将若干目视距离相近的恒星称之为星座。今天,人们已经想出各种物理方法,可以测出一些恒星的距离了。
人们发现原本出现在同一方向、甚至目视相距很近的两颗恒星,其实际距离可以相差很大,其间不一定有什么物理联系。但经今人研究,昴星团中的诸星之间确实存在物理联系,在高倍望远镜的观测下,其成员可达280颗,内部两颗星之间的平均距离不到1光年。而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α星,中国星名南门二,距离我们也有4.3光年。南门二虽然为全天第三亮星,但在中国并不著名。这是因为它太偏向于南方了,在黄河流域的人是看不到的,必须要到长江以南,甚至在海南岛六七月间的黄昏,才能一睹它的芳姿。
图2 小望远镜中见到的昴星团
将昴宿诸星与昴星团相联系,首见朱文鑫《史记天官书恒星图考》,通常目力可见6至7颗,超常目力可以看到更多,在小望远镜中可以见到数百颗星聚集在一起
《天官书》曰:“昴曰髦头,胡星也,为白衣会。”又曰:“昴毕间为天街。其阴,阴国,阳,阳国。”意思是说,“昴”字的直接含义是中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据记载,周武王伐纣时,曾联合西方的八个少数民族出兵,其中就有建国于巴地的髳国。周代的髳人以后可能不断向西南迁移,唐代时在髳人的居地设有髳州,即今日云南省的牟定县。古称被发先驱为髦头,源出于西南少数民族被发作战勇猛之象征。由于昴宿属西方白虎的一宿,白虎的主体在觜参二宿,大约星占学家将髦与虎头下披的长毛联系了起来,故有髦头之称。髳人为古羌人的一部分,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统称胡,故髳人也是胡人的一种。胡人以昴星作为自己的族星,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印度古代也以昴为二十八宿的起首星。我们在凉山彝族进行天文历法调查时,也证实了彝族习惯以昴作为二十八宿的起首星。所有这些事实都再次证明了《天官书》所载昴为胡星之可信。
在昴为胡星的基础上,中国古代的星象学家还对中国星空做出进一步的形象分布:昴星为胡人,在西北,毕星在东南,属中国。在《开元占经》的分野中,毕属赵,《淮南子·天文训》则分野属魏。赵或魏均为中原的心腹地区。在昴毕之间有天街二星。又,石氏曰:“天街者,昴毕之间,阴阳之所分,中国之境界。昴以西属外国,毕以东属中国。”(见图3)
图3 顾锡畴《天文图》中的毕宿、天街分布图
昴为胡星,毕为中原。昴为胡人的象征,胡人与中国由天街相隔。和平时为贸易的市井,战时为前线。由九州殊口沟通二者之间的语言。参旗、九斿为战车上的军旗,满载士兵的战车五车星正在前线战场,我们似乎可以听到战车驶过的隆隆之声
按星占家的意见,街西北为昴宿,街东南为毕宿。即街西北为胡人,街东南为中国。按照古代阴阳观念,北方为阴,南方为阳,中国为衣冠之帮属阳,胡人为荒漠之地属阴。故街北为阴,街南为阳。在这个意义上说,有甘氏曰:“昴星大而数动,尽跳者,胡兵大起。”又曰:“昴一大星跳跃,余皆不动者,胡欲侵犯边境。”在星占家看来,只要观察昴星的状况,就可判断西北方向有无战事发生。
摘自《中国古代星空解码》
热门排行